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蘇廚》
第(2/3)頁
有了溝通長江、錢塘江、珠江水系的運河體系,華夏一族才漸漸繁衍到了兩浙、福建、廣東。
有了航海術的長足發展,如今更是控制了南海。
而向北方,有了溝通淮河、海河、黃河的大運河,讓大宋對河北的控制力度大大加強。
但是這樣有個問題,就是這些運河大多只能開設在沖擊平原上,對于大西北不適用。
在河套以上,黃河,就成為了分割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天然鴻溝。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繞路,要不從黃河發源地青唐一帶向北推,要不從黃河下游沖擊平原向西推。
蘇油等不及,所以就只能通過一種交通設施來打破這種局面,那就是——能夠跨越黃河的橋梁。
蘇油重生前看過很多歷史小說,很多作者最喜歡做的,就是盲目發展鐵路。
其實如今的水運,已經可以滿足大宋現有疆域調配物資的需要,真正需要的鐵路,蘇油心目中只有一條。
那就是從河北到興慶府,這樣一條鐵路,才能夠改變大宋國家格局。
但是這條鐵路,不可避免要跨過遼國統治地區。
至于在其他地方修建,就跟出蜀的那條簡易鐵路一樣,那最多算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鐵路更大的難題,不是鋪路,而是造橋。
一八八六年,清政府開平礦務局為解決冬季河流封凍影響,阻礙煤礦運輸發展的問題,修造了中國第一座鐵路橋,用來跨越灤河,花費了二十五萬兩白銀。
而中國最早跨越黃河的橋梁,是一九零六年修建于蘭州的鐘山鐵橋,不能通火車,長度二百三十四米,寬七點五米,六墩五孔,橋上飛架五座弧形鋼架拱梁,耗銀三十萬兩。
換到大宋,這就是三百萬貫,再考慮到如今的鋼材和一千年后鋼材的成本差異,最少都在五倍以上。
因此光一座跨越黃河的鐵路大橋,都不是如今的大宋拿得下來的。
就算拿得下來,那也非常不劃算。
因此只有浮橋,才是如今最佳的選擇。
但是即便是浮橋,也分等級,現在能夠騰出手來了,加上寧夏本地就產鐵,蘇油準備將鐵船搞出來。
蘭州浮橋的設計方案,橋墩采用鐵殼躉船,浮船頭部呈鋒利的銳角,具有一定的破冰能力。
反正現在有炮,也就是破冰,養護之類的麻煩一些而已。
橋面離水面一米,可以有效減小水流對橋面的沖擊,下方還能通過河面流下來的雜物。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市|
乌拉特后旗|
高雄县|
明星|
诸城市|
武威市|
灌南县|
南召县|
云安县|
葫芦岛市|
巴青县|
潞西市|
阿合奇县|
长治市|
牡丹江市|
湘潭县|
钟山县|
化州市|
灵山县|
蒙阴县|
建平县|
潼关县|
蓬溪县|
江永县|
绩溪县|
绥宁县|
盖州市|
内江市|
迁西县|
南充市|
葫芦岛市|
安仁县|
梁河县|
平遥县|
上蔡县|
夏河县|
金寨县|
达州市|
阿拉尔市|
连城县|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