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蘇廚》
第(3/3)頁
漢人的喪服定制分為五等,即斬榱、齊榱、大功、小功、緦麻,這就是“五服”這個詞的由來。
最輕的孝服是“緦麻”,是用稍細未染色的熟麻布做成,又稱為“漂孝”。
凡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這個檔次。
八公其實早在蘇油五服之外,因此蘇油也只能替八公服緦麻。
嚴格來講,蘇油這個守制,甚至是不合規矩的,大宋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先例。
但是蘇油卻有理由,理由來自《論語》。
《論語》記載宰予問孔子:“父母死了,服喪三年,為期太久長。”
“君子三年不習禮,禮一定會敗壞;三年不奏音樂,音樂一定會荒廢。舊谷已經吃完,新谷已經登場,取火用的燧木已經輪換了一遍,服喪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說:“喪期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錦緞,對你來說心安嗎?”
宰予說:“我能心安啊。”
孔子說:“你能心安,就那樣做吧!君子服喪,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感到快樂,住在家里不覺得舒適安寧,所以他們才不那樣做。”
“現在你既然覺得心安,就按照你心安的方式去做吧!”
宰予出去之后,孔子才嘆息道:“宰予不仁啊!孩子生下來三年后,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因此三年服喪,是天下通行的喪禮。”
“宰予難道是沒有從他父母那里,得到過三年懷抱之愛嗎?”
這一段對話其實很有意思,以蘇油來自后世的觀點,會引申出很多的剖析。
宰予有宰予的道理,夫子有夫子的道理,“心安”二字,很重要。
而且孔子雖然嘆息遺憾,但是也并沒有強迫宰予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執行,這一點其實同樣也很重要。
后世的儒家恰恰選擇性地忘記了這一點,重點總是落在夫子關于“宰予不仁”的定性上,卻又不是這段對話的全貌了。
不管如何分析,總之這段話里“懷抱之愛”四個字,已經能夠對蘇油的行為,予以足夠的支持。
八公雖然不是自己的父母至親,但是他給過自己“懷抱之愛”。
因此替他守制,雖然沒有遵守《周禮》五服之喪的條文,但是其實是遵從了《周禮》的精神。
而且這是自愿的,是蘇油覺得自己應該得,而不是被世俗的倫理規條和輿論所強迫的。
因此趙頊在確定這是蘇油的本心之后,也不得不同意。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德市|
全椒县|
体育|
曲阜市|
扬州市|
雅江县|
石林|
登封市|
旬邑县|
杂多县|
河北省|
敦化市|
绥棱县|
阿巴嘎旗|
巴林左旗|
吉水县|
封开县|
泗水县|
北票市|
中江县|
张家港市|
公主岭市|
共和县|
南岸区|
纳雍县|
淅川县|
文成县|
马边|
东平县|
封丘县|
漳州市|
汉沽区|
宜昌市|
正蓝旗|
陆河县|
嵊州市|
县级市|
长沙县|
通州区|
开封县|
昌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