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傳-《蘇廚》


    第(3/3)頁

    其一是發生在后晉開運三年,黃河決堤,水圍博州城,博州太守羊公率軍民治水,但無論如何拼命搶險,也無法奈何洪水泛濫。

    面對城陷民亡的慘狀,羊公向天痛呼:“黎民何罪,遭此浩劫?我請愿以死殉職,祈求蒼天免這方百姓災難!”

    呼罷,投水而亡,洪水即落。

    洪水退去后,羊公的尸首在一處村莊發現,百姓感念羊公,便將之葬于那個地方,并立祠奉祀。

    宋得天下,太宗長子楚王趙元佐聽聞此事,曾賦詩贊嘆,詩云:“身為犧生禱于洪水,水勢難清沒而水止。民思其仁立祠以祀。嗚呼,偉勞不書于史!”

    其二就發生在數十年前,大宋狀元李迪有個叔叔輩,也到了博州當太守,不過很遺憾和羊公一樣,同樣沒留下名字。

    一日李公在城門等候監司派來的使者,屬下官吏報酉時已到,李公便急命閉關。

    一會兒使者到了,因城門已經關閉,不得入內。

    李公與之語于門隙,使者請入見,李公回答:“朝廷法制酉時必須關閉城門,這門我不能開,請使者于城外委屈一宿,明日相見吧。”

    又有一天,李公收到來自京中的郵件包裹,打開來發現里邊還夾著家書。

    于是李公立即熄滅了官燭,點燃私燭閱讀家書,讀完之后,才重新點起官燭,繼續閱讀公文。

    當時遂有“閉關迎使者,滅燭看家書”之句。

    兩個無名太守的故事都很簡單,然而晏小山敏銳地發現了這篇文章對報紙銷量的價值,立刻原文刊載。

    果然,當期報紙銷量激增,汴京城中展開了大討論。

    沒有別的原因,匡師古偽鈔案,同樣發生在博州,他的身份,同樣是博州知州!

    人雖然死了,但是匡師古在朝中尚不乏有同情者,還是拿著“刑不上大夫”那一套說事兒,認為朝廷量刑過重,誅殺過速。

    等到博州兩位曾經清廉奉公的無名太守事跡被挖掘出來,刊載于報紙之后,匡師古立刻就失去支持。

    這就叫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開封府老百姓的想法很簡單,同樣是一個地方的主官,差別怎么能如此之大呢?

    朝中大佬們,你們的同情心,是不是該放到本應青史留名,卻遺憾只留下事跡的羊李二公身上,而不是放在那偽鈔犯身上?!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阳县| 昔阳县| 吉木乃县| 高台县| 宜兰县| 多伦县| 隆安县| 双鸭山市| 宽甸| 榆社县| 博爱县| 志丹县| 滨海县| 上蔡县| 孟州市| 临澧县| 大丰市| 二手房| 乌拉特中旗| 全州县| 老河口市| 祁阳县| 忻州市| 贡山| 绥中县| 伊金霍洛旗| 那曲县| 光泽县| 刚察县| 承德市| 邻水| 肥东县| 林芝县| 枞阳县| 江门市| 曲阜市| 达州市| 梁平县| 呼伦贝尔市| 吴旗县|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