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蘇廚》
第(1/3)頁
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試行
文彥博的這個解讀,算是另辟蹊徑,人的性情實難猜度,與其得個假周公,不如不要。
如今的士大夫階層,經(jīng)過蘇油一派數(shù)十年的不懈啟迪,尤其是經(jīng)呂公著之后的主政者大力推行之后,已經(jīng)漸漸有了“政治該怎么玩”的覺悟。
如高滔滔這樣最高層的政治家,在實踐過程中更是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
“蓋棺方可定論。”高滔滔感慨道:“周公與龍老,都不失賢者之名。”
文彥博深深施禮:“多謝太皇太后贊譽。”
這是替老師謝恩了。
高滔滔繼續(xù)問道:“太師此去,要好好保重身體,不知道對我祖孫二人,還有哪些可以教誨的地方?”
文彥博說道:“老臣豈敢,如今朝政已然走向正軌,大宋國勢升騰已不可阻擋,朝中眾臣處位得當(dāng),四海升平干戈止歇,此皆太皇太后與陛下垂治之功。”
“不過最近蘇明潤的那道奏章,朝廷的決議拖延得實在太久,不僅僅耽誤了四路舉措,甚至在朝堂,民間,都引發(fā)了不小的震動。”
高滔滔問道:“以太師之見,蘇明潤的建議如何?”
文彥博說道:“我朝丁稅,其實始于漢代的算錢,漢法年二十三至五十六的男丁,需服兵役,不服役者,納代役金。這就是丁稅的由來。”
“此法到了晉代,則規(guī)定年十六以上至六十歲為正丁,十三至十五、六十至六十五為次丁,按正丁、次丁課稅。”
“隋法年十八以上為丁。唐法年二十一以上為丁,每丁每年納粟輸布服役,不服役者,折絹輸納。”
“按唐法,男丁至十八,國家會授畝百畝。其中二十畝稱永業(yè)田,可傳子孫,八十畝為口分田,六十歲后,要還給國家。”
“以此為基,每丁每年需納粟二石,然老臣與明潤討論過,明潤曾經(jīng)指出,唐代耕作方式粗放,關(guān)中地力需要輪作安養(yǎng),因此雖為百畝,年作不過五十畝,得糧百石。”
“五十稅一,可謂相當(dāng)?shù)土恕!?
“但這僅僅是因為唐初民生凋敝,人口不足三百萬戶,比隋朝減少了三分之二。田地大量荒蕪,方可做到。”
“其實就是北魏均田制的延續(xù),將土地分給人民,輕徭薄賦,此太宗之明睿,而唐興之根本也。”
“然對百姓來說,還有兩筆負擔(dān),一是‘調(diào)’,每戶每年要納絹兩丈、綿三兩或布兩丈五尺、麻三斤。”
“這個負擔(dān),可謂不輕。”
“此外還有庸,就是徭役,唐朝一丁一年當(dāng)服二十日,如果是無役之年,則需要每天交納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交足二十天方止。此稱‘輸庸代役’。”
“若重役之年,二十天之外尚需服役,則加役二十五天之戶,免調(diào),加役三十天之戶,租調(diào)皆免。”
“同時國家還有規(guī)定,每戶每年的額外勞役,不得超過三十天。”
“六十尺就是六丈,四丈一匹,這就是一匹半,以五口之家,兩丁為計,唐初一年賦稅正收,換算到今日就是絹的匹半一貫五百文,糧的四石兩貫八百文,戶均合計四貫三百文。”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德县|
巴彦淖尔市|
沈丘县|
海林市|
惠州市|
察哈|
贞丰县|
称多县|
东平县|
赤壁市|
巴东县|
津市市|
赤壁市|
海安县|
福海县|
开远市|
巴中市|
德州市|
达孜县|
延津县|
修文县|
东乌|
资阳市|
阜平县|
丹江口市|
安康市|
邹平县|
夹江县|
津市市|
墨竹工卡县|
襄城县|
罗定市|
酒泉市|
金湖县|
荥经县|
金塔县|
夏河县|
吐鲁番市|
合肥市|
湛江市|
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