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蘇廚》
第(3/3)頁
這詩翻譯過來,上聯是說菖蒲仙子發現了這處風水寶地,便從天上搬了下來住到了這里,從此秋風都再難以進來,這里的景色四季常青。
下聯則是以神仙安期生的語氣,和菖蒲仙子商量——這口甘泉本來也沒有主人,仙子能不能讓我拿去,借給城中老鄰居們?。?
“好詩!”蔣之奇首先喝了一聲采。
這首詩與蘇油更偏唐詩的詩風不同,更符合如今宋人的審美。
要是蘇油在此,一眼就能看出漏勺的詩風是跟誰學的。
這娃的詩風,被李家妹崽帶跑了。
最后一句構思尤其精巧,還以“神仙故舊”暗中恭維了一把廣州父老,登時讓圍觀的士紳們樂開了花。
當地頗有文名的老士子陶安民就拈須微笑:“此詩應時,應地,應典,最難得清新自然,而尾句奇峰突出,詩意清奇,果然高妙,不愧國朝探花玉郎?!?
另一名士人劉未搖頭感慨:“廣州秋冬兩季,雨水較少,江水又受海潮倒灌影響,變得咸苦,廣州城中,除了寥寥幾處甘井,其余也皆是苦咸,甚不堪飲。然百姓們也沒有辦法,只能一代代苦挨?!?
“若是真如探花郎詩中所言,能有神仙將甘泉借與我廣州百姓,那可是莫大的一樁功德了。”
說起這個來大家都是嘆氣,其實城中甘井,基本上都是被這幾家霸占,好些人家還拿那井水賣錢,一桶兩文。
而且這還是德性,因為這些人家絕不會差那點井水錢,反倒是那些故作清高不賣井水的士紳,招周圍鄰居們痛恨。
感慨之間,卻見漏勺團團拱手:“這首詩正為引諸賢共議,咱們能不能將這蒲澗清泉,引入廣州城中去?!?
眾人都是面面相覷,信長老說道:“探花郎有所不知,此事早年我也曾與太守耆老們商議過。不過廣州地多蜆土,留不住水,要鋪設五里石渠,工程浩大,非萬千貫不能成事,最后只能罷了。”
漏勺說道:“最近這些時日,后學就在考察地勢,其實家父在夔州的時候,便曾經造作過筅道,引嘉陵江邊懸崖鹵泉之水,達于縣郊,免去鹽工船載肩運之苦?!?
“白云山地勢高緩,廣州巨竹繁密,稍作加工,便可作為通水的管道,除了日后維護稍微麻煩,其實花不了太多錢財?!?
“倒是清泉入城之后,需要造砌石池存儲,這個花費逃不掉?!?
“不過我們可以燒造水泥,有了水泥之后,造池就容易了,所以此事并非不可成???”
蔣之奇將折扇一合,也不說什么今日只論詩詞不說政務的話了:“就算造石池,州府也不是承擔不起,子衡你先說說這筅道是如何造設法!”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结县|
嘉黎县|
石柱|
汝城县|
内江市|
邢台县|
吉隆县|
巴南区|
博客|
绍兴县|
施秉县|
泊头市|
濮阳市|
青川县|
大渡口区|
甘谷县|
航空|
内丘县|
惠水县|
邻水|
岐山县|
文昌市|
柳州市|
龙川县|
奉新县|
嵩明县|
平顶山市|
延寿县|
玛纳斯县|
泸西县|
望江县|
福贡县|
固始县|
新化县|
英德市|
茶陵县|
定边县|
嵊州市|
通州市|
揭阳市|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