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夏天,余年很倒霉。 公司欠薪倒閉,老板跑路,他討薪無門。 這讓原本孑身一人在魔都悠閑討生活的余年一下子慌了神。 余年獨自一人租住在魔都一個低檔小區,雖說租住的房子質量不怎么樣,但好在地段夠好,當初也是為了工作方便,才以自己工資四成的預算租了這套房子。 如今一下子沒了收入,他又沒有存到什么錢,眼看馬上又要交房租了,他卻依然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 焦慮,無助,惶恐。 他如今的精神狀態非常糟糕。 人在極度負面的精神狀態下,做什么事都會不由自主的往壞處想,不如自己心意,難免便會抱怨幾句。 最近幾日,每及夜深,余年總輾轉難眠。 往床頭靠了靠,沒有開燈,余年順手拿起枕頭下的手機,繼續看昨晚沒看完的小說章節。 “嗤——!” 眼睛從手機移開,余年搖頭嗤笑。 總算看完了吳承恩原版西游,余年絲毫沒有為唐僧師徒求得真經,功德圓滿而高興,回想全書,反而讓他涌起滿腔憤懣。 “他娘的,到底誰才是妖魔?憑什么別人要為你的鍍金路搭上性命?” 嘴上罵完猶不解氣,余年又翻到小說網站的評論區,準備寫個長評控訴一番。 先下標題:【小說看完,有感于懷,不吐不快】。 進入正文: 【不得不說,樓主兒時看電視劇的觀感完全被顛覆,整部小說看下來,樓主心情壓抑沉重,先不論吳老爺子寫書的背景和意圖,只針對小說人物和情節,有這么幾點實在不吐不快。 一、誰才是妖怪?妖怪就一定該死嗎? 縱觀全書,妖怪兩字似乎是種原罪,只要冠上“妖怪”之名,甭管是否作亂,也不管你心善與惡,統統都該死,都是必須鏟滅的對象。 如那安分守己,從未作亂,喜吟詩論禪的荊棘嶺木仙庵群妖。雖擄走唐僧,本身也只是想與他吟詩論禪,并未有謀害其性命的打算,書中有說,這些喜附風雅的草木精怪與唐僧吟詩論禪,氣氛融洽,且姿態擺的很低,在向唐僧幾番討教后,無不贊其機辨,慕其詩佳,稍后登場的窈窕女妖杏仙更是因其詩,對他欽慕有加,雖有心與之結為連理,卻也沒采取強硬手段。 即便如此,孫悟空豬八戒等人找來后,他們還是遭了豬八戒的毒手,其中書中有句話,尤其讓人火大: ……三藏近前扯住道:“悟能,不可傷了他!他雖成了氣候,卻不曾傷我,我等找路去罷。”行者道:“師父不可惜他,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淺也。”那呆子索性一頓鈀,將松柏檜竹一齊皆筑倒…… ‘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淺也’,尼瑪,如此這般,簡直和《封神演義》里自詡正義的闡教一方在殺滅截教諸眾時的理由:‘天意如此,合該汝遭此劫’一樣無恥。 又如金平府一心向佛,安心修煉,只是收取好處與人方便的辟暑三兄弟,無意招惹唐僧師徒,卻落得凄慘下場。 還有倒霉的牛魔王夫婦,無辜的萬圣龍王一家等等。 相較于取經途中被打殺的許多妖魔鬼怪,吃人無數,為惡鄉里的流沙河沙妖沙和尚,和豬精豬八戒顯然要更加該死,就連靈明石猴孫悟空也不無辜。 難道就因為他們臨時站隊佛教,就能褪去他們本屬妖怪的外皮?就有了給同類扣上“妖怪”的帽子,隨意打殺的權利? 余年稍微平復心情,接著打字。 二、取經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所謂普度眾生,是不是太過冠冕堂皇? 縱觀全書,怎么看取經之路都像是如來給其弟子金蟬子安排的鍍金之路,還要三界六族小心伺候著,配合著。 取到真經后,向南蟾部洲所在的大唐傳播佛法,難道不是傳播教義?“我佛慈悲”看起來更像是搶地盤,將西天觸角從西牛賀洲伸向南蟾部洲。 三、妖族地位為何如此之低,簡直是人族、神族、仙族肆意打壓屠滅的對象,他們為何不團結一致,奮起反抗,集整個妖族之力搏一線生機? 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