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這位大宋天子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現實是骨感的,至少真是想要興兵討伐那大遼,那稍有不慎,對于大宋而言,可是要傷筋動骨的。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在于,現如今,大宋的朝野,都有著一種普遍的意識,仿佛收復燕云十州那已經是好幾輩之前的夢想,跟他們的關系不大。 他們更希望的是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嗯,爭爭權,奪奪利,多撈幾票,多掙幾筆,等到了致仕之時,家中良田萬傾,那就完美了。 這就是為什么至仁宗皇帝以來,大宋的天子們都一直希望變法,就是渴望打破大宋立國以來漸漸形成的那種居安不思危,對于大宋王朝越來越內部腐朽不堪的政治格局。 王洋是什么人,說好聽一點是一位熱血沸騰的華夏民族主義者,說得直白一點,這貨就是一個憤青,而且還是特別憤青的那種貨色。 一開始還能夠保持理智,聽著這位大宋天子在那里吐槽,可是聽到了后來,王大憤青是越來越覺得這位大宋天子實在是太特么的知己了。 原本只是想過來當聽眾或者是情緒垃圾桶的王洋忍不住開口道“陛下言之有理,可是陛下可曾想過,若是要取燕云十六州的話,只能徐徐圖之,畢竟我大宋已然歌舞升平已久……” 果然,王洋看到了那位情格沖動的少年天子表情瞬間垮了下來,看樣子最不喜歡聽的就是這種老成之言。 “不過嘛,對付北遼,又不見非只能采用戰爭這樣的手段。”王洋笑容顯得那樣的溫和,表情和語氣也都那樣的從容,可就是話里邊溢散出來的那種濃濃的陰謀味道,卻是讓趙煦與趙佶哥倆不禁一愣。 “先生何出此言,莫非先生這里,已然有了對付北遼的計策?”而趙佶這位心性跳脫的得瑟小王子更是迫不及待地問出了聲來。 而他身邊的趙煦也同樣是兩眼死死盯著王洋,滿臉的期盼。 “……王某倒是有一點構想,只不過,這些構想尚未完全成熟,不過,對付這北遼,其實不外乎軍事、政治和經濟這三種手段。”王洋怎么也沒有想到,趙佶居然會問出這么愚蠢的問題,自己突然收到了消息,過來這里吃個酒,特么的怎么就變成了討論國家大事了。 “這軍事,想必是指大軍壓境,攻城拔寨之事吧?那不知這政治與經濟又是什么樣的手段呢?”趙煦亦不由得興趣大增,特別是王洋所言,讓他覺得頗為新鮮。 “陛下想必應該知曉戰國時,蘇儀、張秦之舊事?合縱聯衡,還有那三國之時,孫順聯劉抗曹……” 王洋的口才自然不是蓋的,而他所舉的這些例子也都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歷史事件,而這些事件的發生,皆是政治手段。 而王洋不但將那些歷史上的大事件的政治手段一一的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進行了解讀,更把政治與軍事結合之后進行闡述。 因為政治與軍事原本就是一對相互依存的雙胞胎,軍事力量的大小,與政治的話語權的大小可謂是緊密不分的,就如同新中國的太祖皇帝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至理名言:槍桿子里出政權,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掌握了軍事的主動權,才能把握政治的主動權。 ##### 隨著王洋的侃侃而言,趙佶這位年輕人一臉的不明覺厲,但是聽在了趙煦自幼就天天蹲在朝堂之上扮演吉祥物的大宋天子的耳朵里這就不一樣了。 畢竟哪怕是趙煦還不能執掌權柄,但問題在于,他好歹當了那么些年的吉祥物,正所謂沒吃過豬肉,看豬跑步看了那么些年,好歹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更何況,王洋的解釋,并不像那些老學究似的,喜歡拽文嚼字,弄得人一頭霧水,以顯示他們文化水平的高深莫測。 而王洋則是用一種平實質樸的語言,通過實際的案例,來向趙煦解釋政治與軍事之間的緊密聯系,以及兩者之間的相輔相成。 實在是讓趙煦聽得神彩飛揚,眉飛色舞不已。聽到精彩處,趙煦甚至還能夠插上一兩句話,點評一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