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362章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jìn)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jìn)取也,故日新……” 所有人在聽到了這開篇之后,亦不由得大吃一驚,這樣的行文風(fēng)格,這樣的對比,著實是讓人耳目一新,而且筆鋒極銳,直指人心。 喜歡者,猶覺得如飲瓊漿,而厭惡者,都頓覺如嘗黃蓮。看著那大殿之內(nèi),諸多的文大臣那涇渭分明的表情變化,趙煦不由得得意地?fù)P起了唇角。 特別是那些正值年富力強(qiáng)的官員們聽到了這話之后,感悟亦是有些不一樣,不禁把目光投向大殿之中,不少垂垂老亦的大臣們。 而不少須發(fā)斑白的大臣們或是面現(xiàn)怒意,或是平淡從容,或是感慨自己少年輕狂之少,亦是有人聽得如那蘇東坡一般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而這些考生大多數(shù)都聽得神馳神往不已,扼腕而嘆,特么的這是哪個家伙寫的,太牛逼了吧? 而此刻,聽得面紅耳赤,滿臉激蕩的那趙佶與李逾不由得暗暗的沖那王洋翹起了大拇指,哥,你丫真心牛逼大了,啪啪啪的直接打臉那些老朽的節(jié)奏。 至于王大老爺,迎著那兩根大拇指,則是很謙虛靦腆的一笑,仿佛他本來就是一位虛懷若谷的謙謙君子。 而細(xì)簾之后的高滔滔聽得這個開頭,一雙不再濃黑的黛眉陡然揚(yáng)了起來,緊抿著唇,表情可謂是前所未有的嚴(yán)肅。 可是當(dāng)那朱光庭讀到了中間段落之后,又發(fā)現(xiàn),這并非是在刻意地詆毀年長老邁之輩,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事例來言說老與少的區(qū)別。 “……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時代也。幽、厲、桓、赧,則其老年時代也。高、文、景、武,漢朝之少年時代也。元、平、桓、靈,則其老年時代也。自余歷朝,莫不有之……” 以人喻國,以少年之朝氣與老年人之老邁以喻國政朝庭,這樣鮮明的比較辦法,雖然顯得有些狂勃,可是,卻又未嘗沒有其道理。 而最后那段激勵人心的熱血澎湃之言,亦讓不再年輕的高滔滔也不禁心朝澎湃起來,頓覺得酣暢淋漓之極,不禁輕拍跟前案幾輕喝了一聲好。 似乎這才覺得有些不妥當(dāng),不得不再一次緊抿住嘴。心里邊越發(fā)地好奇,到時是哪一位舉子,居然能夠做出這等文章。 莫非這便是那王巫山的手筆不成?懷著這樣的疑問,高滔滔不禁攏起了眉頭。 朱光庭面無表情的讀罷之后,便將這張考卷遞還給了身邊的宦官,這才退回自己的位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