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面拆一面詢問,一面記錄,半天的功夫,王洋便洋洋灑灑的記錄了超過兩千字的筆記。 弩身以桑木制作,這一點,倒是不需要有任何的變化,畢竟這個部位不需要更換,畢竟鋼材也不是可以隨便消耗的東西。 而那弩機是用青銅制作的,技術已經從戰國傳到如今,早已經成形,而且使用的也是金屬,這倒也不需要再去畫蛇添足。 而王洋最終把目光落在了那弩臂上,王洋在后世玩過復合弓,也玩過弩。相比起來,王洋覺得能夠讓自己輕輕松松標準目標,能夠一矢洞穿厚木板的鋼弩顯然更帶勁。 記得有一次跟朋友一塊拿這玩意去打獵,本想打野兔,結果不小心惹出一只野豬,當時哥倆都直接博爾特變身,三里地越野跑,一口氣直接竄回了家似乎才想起來喘氣。 好吧,糗事就不用提了,但是到現如今,王洋仍舊十分清晰的記得當初當致勃勃地在那里組裝鋼弩的場景。 王洋不禁又信手提筆,在那宣紙之上記錄下了鋼弩臂這個新名詞。 弩臂完全可以使用軟鋼替代,但是什么程度的軟鋼才是最適合的,至少不能夠比起這種需要耗時近一年時間才能夠制作出來的弩臂差別太大。 要知道神臂弩在三百米左右仍舊有殺傷力,就是憑著這樣的殺傷力,這件單兵武器才會成為大宋的護國神器。 若是改成了使用鋼材之后,殺傷距離不進反退,而且還退得更厲害的話,那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說干咱就干,王洋稱量了弩臂的重量之后,心里邊大致有一個想法,很快,一批寬約一寸,厚度約在一分到四分的軟鋼鋼板被送到了王洋的跟前。 在鋼板的兩頭打好了眼,之后自然就是讓那些甲坊署的年輕工匠們過來測試,超過三分厚達四分的鋼板,哪怕是像王洋這樣的身強體健的老司機,也實在是拉不動,這玩意的結實程度,讓王洋想到了坦克用鋼板,哪怕是軟鋼,厚度太厚,對于人力而言。 四分厚鋼板放棄,三分半厚鋼板放棄,三分厚鋼板……還是只能放棄,把那玩意給拉到掛弦位置,王洋感覺自己連屎都差點憋出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