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陛下慧眼識珠,很有眼力!”徐齊霖笑道:“要論引經據典,學識淵博,恐怕徐某這輩子也不行。但要涉到解決實務難題,不敢說盡善盡美,可也不乏創意和點子。” 馬大秘哈哈一笑,對徐齊霖的自夸倒不反感。他少年時也是這般自信,現在也是相當自負。 出身寒門,青云直上。別人都是羨慕嫉妒恨,馬周卻知道能到今天,自己付出了多少辛苦,嘗到了多少白眼。 如果不是運氣好,偶然的機會得到了李二陛下的青睞,哪怕是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沒有出頭之日。 對此,馬周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更為那些埋沒的寒門弟子惋惜嗟嘆。 就因為是寒門,就因為朝中無人,再有才能也難與世家門閥的子弟競爭。正因如此,當看到徐齊霖科舉改革的諫議時,馬周便大喜過望,對徐齊霖刮目相看。 盡管科舉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非常復雜,但終歸是有了可能實現的規劃,將使寒門和世家門閥的子弟縮短差距。 而且,馬周通過觀察,發現徐齊霖并不是嘩眾取寵,只是想從陛下那里得到封賞。那聲對宮人隨口而出的“謝謝”,就表明了徐齊霖并沒有太深的尊卑或是門戶觀念。 所以,如果徐齊霖真的有才,馬周當然愿意扶持相助。從年歲上講,為寒門子弟張目,便可以有馬周和徐齊霖兩代人的努力。 再從徐齊霖的背景來看,前途也是相當光明。姐姐徐惠才名遠播,在宮中頗為受寵,這是徐齊霖相當大的助力。 況且,徐家并不是門閥世族,幾乎是沒什么勢力。李二陛下盡可放心使用,而不必擔心歷史上的外戚擅權。 即便徐齊霖日后所表現出的才能并不耀眼,也不能達到馬周的期望,對馬周來說,也沒什么損失。 馬大秘笑過之后,以調侃般的語氣說道:“今日里一來是傳旨,二來是認認門,以后呢,也好相互親近指教。” 徐齊霖拱手道:“齊霖雖年幼,但這輩份不低,稱呼一聲馬兄可矣?” 這倒是實話,馬周和李二年歲相仿,而徐齊霖跟李二陛下卻是同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