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唐強盛的根本-《大唐第一全能紈绔》
第(1/3)頁
隋唐大運河的開通是在地方性運河的基礎上形成的,沒有地方性運河的開鑿,要想開通隋唐大運河是不可能的。
即便在分裂時期,地方政權也開鑿了一些地方性運河,這些運河,從客觀上講隋唐大運河做了準備。
隋文帝時期,通過對漢代槽渠的疏浚,開了廣通渠(又稱富民渠、永濟渠),在渭水之南,傍南山而東,到潼關銜接黃河。
到了隋煬帝時期,修的大運河分為四條:通濟渠、邗溝、永濟渠、江南運河。
而隋朝修運河,其動機已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主要是因為當時南方經濟迅猛展,已成為全國經濟重心。所以,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系,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
當然,隋煬帝修運河,還有政治上的考量。與遷都一樣,也是想甩脫關隴貴族的控制。
而歷史就是這樣諷刺,秦始皇修長城被罵勞民傷財、不恤民力,但長城卻成為世界奇跡之一,成為后代炎黃子孫的驕傲。
大運河也是一樣,隋煬帝因此被罵得狗血淋頭,修運河也成為他亡國之因,但大運河所起到的歷史作用卻綿延千年,數個朝代因此受惠。
當徐齊霖乘船在大運河上航行時,也不由得出感慨,開通大運河,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而隋煬帝這個人的功罪評論,也真是復雜。
對此,徐齊霖倒是比較贊同一位哲人所說:一個朝代存在的時間長了,這個朝代就圣人輩出,因為寫史的都是本朝的史官,多是歌功頌德。
而一個朝代存在的時間短,那么大抵就沒有一個好人了,因為寫史的都是他朝的史官怎么會有好話呢?像司馬遷這樣的人畢竟是不多的。
除了感慨,徐齊霖看到的還有將來繁榮的運河經濟。開的潛力如此巨大,但現在還遠未達到。
溝通南北經濟,促進南北交流,消除南北差異,就在當時,也只有大運河能夠做到。
說起來,別人以為在外奔波辛苦,徐齊霖卻把這當成一種歷練,當成欣賞美好風光的旅游。
從穿越而來的迷茫,到適應,乃至融入其中,徐齊霖現自己愛大唐,愛這片悠久而古老的土地,愛這里的淳樸人民,愛這里的秀美風光。
盡管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但完美是不存在的,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他愿意為之付出努力,為人民的安居樂業,為家人的幸福安樂,為國家的強大興盛。
“阿郎,既有各地官吏的報告,為何還要親自走一趟。”伍菘蹲在甲板上,有些不解地問道:“這一來一回,兩三個月時間也不止。”
徐齊霖挑了挑眉毛,反問道:“怎么,這就想家了?”
“那,那倒不是。”伍菘囁嚅著,但表情說明他確實想家了。
徐齊霖呵呵笑了兩聲,說道:“光看那些報告,并不能準確了解情況。沒看我還帶著很多人嘛,碼頭裝卸、運輸的設備,還有各個航段需要的船只,成立航運公司所要招募的船工,這些都需要我來先作個規范。”
這倒是沒說錯,很多東西都是第一次,除了徐齊霖,別人恐怕拿不準其中的關鍵。而運費的節省,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大的小的都不能忽略,那才能把成本削減到骨子里。
朝廷對用鹽利雇傭船工,而不是征召,還沒有明確的答復,可能也是要看這運費到底能節省到何種程度。
如果節省得多,為了減輕百姓負擔,撈個愛民的好名聲,李二陛下多半會答應,朝中群臣也不會太過反對。
而一些并不起眼的地方,比如利用起重設備裝卸,糧食改散運為標準麻袋或木箱盛裝,進行集裝化系統化運輸。按徐齊霖的計算,每斗米的運費便能削減十七文。
這是什么概念,向長安運百萬石糧食,只此一項,便能節省一百七十貫。而通過繞道三門峽的6路,每斗米又能節省百文,百萬石便是千貫。
而節級轉運,則是運費削減的大頭,也是關鍵。既減輕了江南船工的負擔,又減少了沿途等待的無謂消耗,再精打細算的話,省出近三成運費,也是可能。
這還不算完,如果航運公司成立起來,南貨北運,北貨南輸,合理調度,船不跑空,效益將更加顯著。
按徐齊霖的粗略計算,連省帶賺,每年十萬貫還是保守數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乌市|
巴马|
呼图壁县|
阳信县|
隆化县|
怀远县|
麻栗坡县|
文水县|
柳州市|
民勤县|
民勤县|
杂多县|
高平市|
长子县|
湘潭市|
庆阳市|
藁城市|
政和县|
渑池县|
无棣县|
海盐县|
磐石市|
和龙市|
安福县|
米脂县|
旅游|
武乡县|
申扎县|
嘉义市|
湖北省|
汉寿县|
罗源县|
张家川|
巴青县|
灯塔市|
绥德县|
鹤壁市|
明星|
钦州市|
常山县|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