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二陛下起身走過來,在沙盤前駐足,仔細一看,不禁贊嘆道:“這個沙盤做得極好,西北地理形勢一目了然。” 徐齊霖嘿然一笑,伸手指點著說道:“陛下請看,這里是河西,這里是西域,這里是吐谷渾,這里便是吐蕃。” 李二陛下點頭,說道:“嗯,看過沙盤,才知各地的確切情形。這吐蕃,地勢很高啊!” 徐齊霖用力點頭,說道:“吐蕃地勢很高,氣候寒冷,這是他們的極大優勢。因為高寒,一般人很難適應,去了那里會呼吸不暢,渾身無力,甚至因此而喪命也不稀奇。” 李二陛下沉吟著說道:“你是說吐蕃只倚靠地利,便可立于不敗之地?連我大唐軍隊也難以取勝?” 徐齊霖說道:“要說取勝,也不是不能,但卻絕不是在吐蕃之地。如果兩國開戰,我大唐軍要爭取在吐谷渾將其擊敗,并盡量殲滅其有生力量。” “吐蕃有地利優勢,可也有其弱勢,便是人口少。經一重創,便能消停十幾年。陛下可以看到,吐谷渾地勢也較高,但與吐蕃比,還是差了很多。我大唐軍隊若在些作戰,或在此駐扎,對高原的適應力也會逐漸增強。” 李二陛下笑了笑,對徐齊霖如此看重吐蕃并不是很在意,伸手指了指,說道:“若是吐蕃與我大唐為敵,連西域也會遭遇戰事啊!” “陛下英明,看得極準!”徐齊霖趕忙添油加醋,“不僅是西域,還有隴右、河西。憑吐谷渾的實力,難堪為我大唐屏障。” 李二陛下看著徐齊霖急切的樣子,有些好笑,問道:“你是對朕賜婚吐蕃有異議?還是現在就要與吐蕃開戰?” 徐齊霖趕忙搖頭,說道:“微臣一沒異議,二不是要開戰,而是要防患于未然,現在便對吐蕃加以警惕和防范。” 李二陛下暗自松了口氣,說道:“如何防范哪?” 徐齊霖斟酌了下言辭,便開口說道:“松州一戰,吐蕃見識了我大唐軍威,自知不敵,方才前來求婚。表面上恭順,實則是臥薪嘗膽,以為后圖……” 吧啦吧啦說了一大通,徐齊霖嘴都說干了,才最終下了結論,“賜婚可以,陪嫁卻可作文章。什么先進的科技、工藝和歷法,一樣也不給,能工巧匠,一個不帶……” “……瓷器、絲綢等奢侈品多帶些,儒家經典和佛經多送些,和尚也多派些,再混進些間諜,打探吐蕃的各種消息……” 糖衣炮彈嘛,這個徐齊霖懂啊,物質上的,精神上的,讓吐蕃人物質精神雙文明。 李二陛下似笑非笑,看徐齊霖停下述說,問道:“完了,就這些?” 徐齊霖歪頭想了想,又想到一樣兒,說道:“還有茶葉,這可是更厲害的。先送他們,喝上癮了,就能掐住他們的脖子。” 李二陛下嘿然一笑,點了點頭,說道:“齊霖用心了。嗯,朕已記下,會召人商議此事,絕對會防患于未然。” 停頓了一下,李二陛下移目沙盤,說道:“河西已經經營得甚好,下一步便是隴右,你覺得如何?” “河西隴右正是遏制吐蕃的重地。”徐齊霖贊同道:“若我大唐與吐蕃開戰,微臣以為必是因吐谷渾而起。” 李二陛下命宮人給徐齊霖端了杯茶水,他圍著沙盤觀察著審視著。作為對軍事極為拿手的馬上皇帝,李二陛下看著這沙盤,自然會有完全的布署。 徐齊霖說得雖然并不全對,也只是因為他不擅長軍事,但李二陛下卻認為對于吐谷渾的論斷是正確的。 吐谷渾作為唐吐之間的屏障,作用可慮。在松州之戰前,吐蕃便擊敗過吐谷渾。 而且,貞觀八年,吐谷渾被唐軍所滅后,唐立伏允長子慕容順為可汗。后來,慕容順被親吐蕃的國人殺死,兒子諾曷缽嗣位。 由于諾曷缽年幼,親唐親吐的大臣爭權,國中大亂。唐朝為了支持諾曷缽,抑制國中親吐蕃的勢力,于貞觀十三年,以宗室女弘化公主賜婚諾曷缽。 可見,吐谷渾在兩國之間已經出現了不穩定的跡象。這與高昌極為相似,夾在東突厥和大唐之間,為之爆發戰事,倒也并不奇怪。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