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19章 無題-《大唐第一全能紈绔》


    第(2/3)頁

    而中國古代有四大名船,分別是沙船、廣船、福船、鳥船。

    沙船平底、方頭、方艄,適于在水淺多沙灘的航道上航行,主要用于北方海區,寬、大、扁、淺是其最突出的特點。

    鳥船是浙江沿海一帶的海船,其特點是船形似鳥嘴,故稱鳥船由于鳥船船頭眼上方有條綠色眉,故它又得名綠眉毛。

    廣船的基本特點是頭尖體長,上寬下窄,線型瘦尖底,結構堅固,有較好的適航性能和續航能力。

    福船則最為有名,其船上平如衡,下側如刀,底尖上闊,尖尾寬兩頭翹,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增加了遠航的安全性能。

    徐齊霖綜合考慮之下,決定制造福船和沙船。一為遠洋航行,或是海戰巨艦;二來則是沙船用于北方海區,適航性好、吃水淺、載重量大,可為運輸船。

    而沙船出現于唐代,雖然在船型和制造技術上還有缺陷,但改進起來還不算困難。

    福船作為一種新船型,則耗時耗力,要想制造成功,徐齊霖也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

    盡管福船是由福建最早造出,但唐代造船能力最強、最重要的造船廠,卻是在揚州。光大型的造船場,便有五六個。

    而徐齊霖已經請下圣旨,由大盈庫官吏攜帶,到揚州后會與揚州道造船大使聯系,開始沙船與福船的建造。

    當然,錢財是不會少花的。除了揚州市舶司的收入,大盈庫也將投入巨資,以盡快完成徐齊霖的造船大業。

    夜晚,回到下榻的臨時宅院,徐齊霖吃過晚,又要忙著給李二陛下制造遼東遼西的沙盤。

    地圖拿到了,長孫師的勘察資料也拿到了,徐齊霖才現當時的地形地勢與后世差別極大,遠不是他能依靠后世知識輕易完成的。

    要知道,遼金之前古人長途旅行的足跡并未穿過遼西走廊。

    秦滅六國后,秦始皇下令大修馳道,這里只開辟了無終(天津薊縣)至碣石(葫蘆島綏中),其間的榆關(山海關)至碣石正是遼西走廊的最西段。

    也就是說,秦時遼西走廊并未貫通。秦漢至隋唐各朝,從中原到東北的主要路線是出榆關再順大凌河谷經建昌(現葫蘆島所轄)、朝陽轉而向東,跨醫巫閭山到遼東重鎮遼陽。

    而且,在遼東遼西最早出現時,劃分東西的并不是遼河,而是在遼河平原曾經出現過的一座大澤,名為“遼澤”,或者也可以稱為“潦澤”,極言其廣大。

    依據手頭上的資料,徐齊霖現和他想象中的遼西走廊不同。

    后世溝通東北和華北之間的那條最重要最寬敞的濱海大道,目前很不穩定,多是一些并不好走的山路,至少還不足以支持大規模車馬的通行。

    這樣也就能解釋隋、唐征伐高句麗時,屢次失敗的原因所在。運輸道路不暢,難以支應大規模軍隊作戰的糧草供給。

    而當時進入東北的成形道路應該是盧龍-平剛-柳城道,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形成,在經濟和軍事上的作用也最大。

    此路出喜峰口,沿灤河北上至平泉,到達右北平郡平剛,東至白狼城(喀左黃道營子),再沿大凌河到達柳城(朝陽),由柳城越過閭山進入遼東。

    走這條通道到達平剛后,沿老哈河北上,就能直插匈奴左賢王庭,因此從西漢朝廷開始,便極為重視對這條道路的維護。

    驃騎將軍霍去病北出拿下左賢王庭,就是西漢長期重視這條盧龍-平剛道的最終結果。

    只要國力允許,就算沒有天才將領出現,漢軍也能長久保持對匈奴政權東側的高壓力。

    當然在中央王朝的衰落期,比如東漢末年,東北少數民族也能通過這條通道對中原產生巨大的壓力,比如烏桓人。

    曹操統一北方之后與烏桓人在此進行的決戰,也似乎在彰顯這條通道的價值。

    但是,唐征高句麗并沒有走這條路,徐齊霖也就不作考慮,而是著重于解決從目前的遼西走廊進入遼東的困難和問題。

    其實誰都能從地圖看出來,遼西走廊的真正形態應該就是濱海道。

    因為這條道路距離最短,又是在狹長的平原地區通行,無論是對于大規模部隊的通行還是大宗貨物的貿易都是最方便的通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富民县| 赞皇县| 丰宁| 资阳市| 天门市| 太保市| 南召县| 昆山市| 安义县| 三明市| 佛学| 綦江县| 托里县| 克拉玛依市| 淮安市| 鄂托克旗| 兴海县| 德令哈市| 前郭尔| 景泰县| 岳普湖县| 平罗县| 达孜县| 宝兴县| 奉节县| 肥西县| 乡宁县| 曲周县| 关岭| 哈巴河县| 凤冈县| 凤凰县| 巫溪县| 东丰县| 西和县| 合水县| 岳池县| 花莲市| 黎川县| 青铜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