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增筑石頭城-《勒胡馬》
第(1/3)頁
戴邈字望之,是廣陵人,其兄戴淵曾為東海王司馬,扶保司馬裒渡江,以監(jiān)裴、祖二軍北伐,結(jié)果在撤退的時候,被郭默給一箭設(shè)死,尸沉于睢水之中……
所以戴邈是跟裴家有仇的,自不愿司馬睿從華,最近慫恿稱帝,也以他的舉措最為夸張,估計就差仿效先賢,執(zhí)劍倒掛在城門前聲稱死諫了奈何司馬睿沒事兒不會出城去……
與曾經(jīng)為盜,滿身土豪習(xí)氣的乃兄不同,戴邈是個文弱書生,少年即通經(jīng)史,弱冠而舉秀才,長于文事而不通軍務(wù)。但即便這樣,他也能夠瞧得出來,如今的建康就跟座空城一般,根本沒有足夠的自保能力,則在這種情況下,司馬睿堅決不肯稱帝,其心情我們也都可以理解吧。
于是問題來了,王茂弘你為執(zhí)政,難道就不能設(shè)法解此危局嗎?
王邃趁機提出來:“不如請大王召處仲兄東歸,護守建康,如何啊?”
南渡的瑯琊王氏,基本上全都是王覽的子孫,而晉初更為煊赫的王渾一系,王衍死在寧平城,王澄被王敦給宰了……王敦、王導(dǎo)、王彬、王邃等皆為堂兄弟,說不上誰親誰疏,所以王邃突然間跳出來欲召王敦,王導(dǎo)雖然心下一凜,側(cè)目而視此弟,卻也不便開口駁斥之否則不是顯得我心胸太過狹窄了嗎?
好在自有人幫他擋箭,紀(jì)瞻冷冷地搖頭道:“不妥,武昌為中游重鎮(zhèn),豈可無大將鎮(zhèn)守啊?且即便王命召令兄,我恐他亦不肯來……”
紀(jì)瞻是在座唯一真正領(lǐng)過兵,打過仗的,所以他一直在覬覦兵權(quán)。倘若說王敦歸鎮(zhèn)建康,而放他紀(jì)思遠到武昌或者江陵去,那他必然舉雙手雙腳贊同此議啊,問題是王處仲肯干嗎?王導(dǎo)寧可把廢物王擺在荊州刺史的重任上,也從沒想過要用紀(jì)瞻。
理由也很簡單,紀(jì)瞻乃是江南士族的代表人物,其祖紀(jì)亮曾仕孫吳為尚書令。王導(dǎo)是力求拉攏江南士族,同舟共濟的,王敦卻對那些南貉并不感冒對于沈充等有兵有糧的豪強,還是值得利用一下的,而顧、賀、閔、薛、紀(jì)等名士,王處仲向來唯敷衍而已。
王敦不喜歡這票南貉,這票南貉還討厭王敦呢身為世族子弟、曾尚公主,行為處事卻如此的跋扈而近乎粗俗,手里把著兵權(quán),一絲一毫也不肯漏給南人,則他若東歸建康,還能有咱們的立足之地嗎?絕不能讓他回來!
再者說了,即便我們捏著鼻子應(yīng)允此議,你王邃多半也是熱臉貼冷屁股他若肯歸,上回“清君側(cè)”的時候就不會呆不過幾月就走啦。此公在武昌土皇帝做得好好的,豈肯回來頂王導(dǎo)的職位,收拾這好大一個爛攤子哪?
王邃聞言,不禁嘆息道:“似此,又如何處啊?”
王彬建議說,不妨命王敦派一支兵馬來助守建康“君等以為沈士居如何?”
賀循、薛兼等紛紛搖頭。王敦此前就想留一支兵馬在建康,他們費了好大力氣才將之少數(shù)整編、收攏,大部找借口給趕蕪湖去了,怎能容忍王處仲同時把握著長江中游和下游的兵權(quán)呢?到時候還有人能治得住他嗎?說不定連王導(dǎo)都得靠邊兒站!
至于沈充,他確為南人,原本也是可以寄予厚望的。問題是這貨甘心給王敦當(dāng)狗,此前平滅吳興周氏,又被王敦徹底捏在了掌心里,他有多大的可能性背離王敦,靠攏建康政權(quán),或者起碼允執(zhí)其中呢?
商量來去,莫衷一是,直到酒宴結(jié)束之后,王導(dǎo)將出茶具,親手給賓朋們煮茶來飲,諸葛恢才貌似突然間想起來:“蘇峻南來,其兵分駐于新安、會稽,可能為我……國家所用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垣曲县|
敖汉旗|
班玛县|
兴宁市|
宣武区|
潞西市|
静海县|
驻马店市|
德江县|
白沙|
鹰潭市|
崇州市|
石城县|
长兴县|
凌源市|
浙江省|
鞍山市|
司法|
罗城|
临汾市|
丰台区|
宽甸|
阿克陶县|
太谷县|
双流县|
咸丰县|
广水市|
崇文区|
平果县|
绍兴县|
南阳市|
吉林省|
钦州市|
绥中县|
嘉禾县|
华亭县|
兴宁市|
江孜县|
兴国县|
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