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該聰明時不聰明-《明朝大貪官》
第(1/3)頁
滏陽河,發源于太行山東麓磁州滏山南麓,故名滏陽河。流經邯鄲、順德府、北直隸、直至河間府與滹沱河匯流后稱子牙河,連通天津衛。
滏陽河全長近八百多里,是一條防洪、灌溉、排澇、航運等綜合利用的骨干河道。同時還是一條常年有水的天然河流,這在華夏北方城市十分難得。
尤其所過之處,都是富庶且少水的地區。疏通這條河流,不僅能繁榮商業,更能灌溉下游大片良田,可謂造福蒼生。其價值之大,簡直不可估量!
“銅幫鐵底......想不到,潤德你竟有毛遂自薦之雄心壯志,為師自愧不如。”聽著何瑾的構想,姚璟不由面露敬仰。對何瑾剛才說他目光短淺,再沒一絲的怨懟之意。
因為滏陽河‘銅幫鐵底’的說法,就跟毛遂有關。
戰國時,毛遂自薦與平原君到楚國求救抗秦,促成了趙楚合縱,于是留下了‘毛遂自薦’的典故。但毛遂在治水方面的建樹,或許鮮為人知。
由于請兵有功,趙王遂封毛遂為諫議大夫,封邑曲梁。然當地地勢低洼,滏陽河洪水經常泛濫成災,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毛遂到任后,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為防止滏陽河決口,特意令民用紅膠泥土和泥,把河底、河幫全部抹厚四五尺,不留一點空隙。
從此之后,滏陽河不僅解除了潰決之虞,而且河道暢通。水利的興修,使這一帶農業得到了很大發展,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后趙王視察民情,聽聞毛遂治理滏陽河的事跡,高興地言道:“如此一來,滏陽河豈非成了銅幫鐵底”?
自此之后,銅幫鐵底的說法,便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
只可惜,當年的銅幫鐵底,也架不住滄海桑田的變幻侵蝕。
尤其滏陽河支流繁多,處于太行山迎風坡,源短、坡陡、流急,洪水峰高量大、河道泄量上大下小且彎曲,每到汛期宣泄不及,便導致洪水泛濫成災。
千多年的沖刷,以及河流的改道,便使得這一大片的地方,不是在汛期成了河澤,就是干涸的時候毫無人煙。灌溉、航運、防洪、排澇的功能盡皆喪失,看得何瑾每每都痛徹心扉不已!
畢竟,這可都是大把大把的錢啊!
“師父,當年毛遂用紅膠泥土,可算是當時最好的材料了。可真正疏通河道,最合適的材料是什么?”說著,他一指腳下的水泥坨子,道:“是這堅固如石、還不滲水的水泥混凝土啊!”
經何瑾這么一點醒,姚璟才恍然大悟,震驚異常:“潤德,原來你早就謀劃好了一切?”
“嗯。”這下何瑾凝重點頭,解釋道:“材料方面,就是這水泥了;技術勘探方面,郝家這里肯定有專業的人才;資金方面,由柳大家義演籌集的錢財和秀兒的投資,應該已經足夠了;至于勞力方面,當然便是這些龐大的災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广宁县|
澎湖县|
天门市|
华阴市|
克山县|
盐池县|
河西区|
洪泽县|
霞浦县|
五河县|
宁明县|
加查县|
日土县|
哈密市|
阿坝县|
武隆县|
北碚区|
永春县|
平定县|
孙吴县|
惠州市|
尉氏县|
尤溪县|
虎林市|
赞皇县|
伊通|
赫章县|
鲁山县|
明水县|
娱乐|
察隅县|
利津县|
平顺县|
红河县|
崇义县|
汝南县|
沧州市|
什邡市|
喀喇|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