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拜請甘先生教導-《大宋猛虎》
第(2/3)頁
“那自是不難,隨便一算,全國其他地方之糧,足夠養著災民一年都不難,待得大災過了,明年再耕就是。”蘇轍答道。
“那又比如現在,全國一年產出之糧,依舊能養活萬萬人口。如今全國算八千萬人口,河北河東還是大旱,有三千萬人口受災。朝廷救之,可難?”甘奇再問。
蘇轍心中一算,大驚失色,連忙說道:“且不說河北河東受災不產糧食,就算還以養活萬萬人口的出產總糧數目來算,也救不得三千萬人口之大災也。”
甘奇立馬再發一問:“救之不得,會如何?”
會如何?蘇轍都用膝蓋去想,也能知道會如何?還能會如何?自然是揭竿而起,劫掠四方,大賊一旦起來,這就是雪上加霜,這個時候朝廷窮得怕是連出兵平叛的糧草都缺,后果……后果不堪設想。
甘奇說的這個道理,很簡單。人口暴漲了,其實就是整個國家應對危機的能力變低了。就比如,一個家庭,本來有五個人口,一起勞作生產出能養活十個人的糧食,有一塊田被大水沖毀了,問題不大,勻一勻,大家還能都吃飽。
二十年后,這個家庭有了十個人口,生產出來的還是十個人的糧食,忽然有一塊田被大水沖壞了,那么就得有人餓肚子了,這餓肚子的人,怎么辦?他想吃別人的,別人愿意嗎?別人吃飽,他吃不飽,他鬧不鬧?
在一個小家庭里,鬧一鬧,還就過去了,全家一起勒起褲腰帶過日子,興許還面前過得去,甚至到外面借點外債,總不至于讓人餓死。
但是這個問題升級到整個國家,餓一天,忍一忍,餓兩天,小偷小摸,餓了三天,只怕無數人就得拿著刀槍棍棒去搶了。
歷史也一次次證明了這個問題,從漢唐,到宋明。中國這片土地上承載人口的能力,依照生產力水平慢慢增長,漢大概就是五六千萬人口,唐大概就是七八千萬人口,宋在一億左右,明在一億幾千萬的樣子。明朝,之所有能大幅度上漲,那是因為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帶來了許多高產的糧食作物,比如玉米,比如紅薯,這些作物的產量遠超中國本土作物的產量。所以到得清朝,這些作物真正在全國大范圍種植的時候,清朝末年,中國人口能達到四個億,這幾乎也是頂峰了。直到后來有了科學技術,有了化肥,有了機械,大修大建水利工程,甚至用機械耕種,但最重要的是出了個袁隆平。
甘奇發問之語,救之不得,會如何?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丰县|
迁西县|
蓝田县|
建平县|
沧源|
崇阳县|
且末县|
突泉县|
天全县|
阳高县|
阜城县|
白沙|
剑川县|
和硕县|
万全县|
邮箱|
苍山县|
兴宁市|
淳安县|
闻喜县|
新宁县|
锡林郭勒盟|
芦山县|
诸城市|
鄂伦春自治旗|
南丰县|
凤台县|
康平县|
南康市|
休宁县|
崇州市|
亚东县|
新宁县|
固原市|
吉木萨尔县|
桑日县|
澜沧|
蕲春县|
乌海市|
故城县|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