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傳承-《我成了靈寶》
第(3/3)頁
“凡知覺處便是心……”
“心雖主于一身,而實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事,而實不外于一人之心。……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門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
無數關于心學的理念,主張,思想,一字一頓的從對方口中講出,并用各種典故,實例進行推演代入,讓林道心中積攢的感悟,如冰雪般,快速消融,化作自身對心學的認知和領悟。
這種玄妙的氛圍,直到林道將心中對心學的各種思想,徹底融匯升華之后,空間才慢慢的虛幻起來。
等到林道意識快要清醒的那一刻,卻又再次聽到了: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心學綱要。
不過,這一次聽后,林道卻有了新的感悟,更是對心力修行,有了明確直觀的認知。
四句詩,正好對應心力修行上的四個境界:
第一句“無善無惡心之體”,就是心力修行的第一境混沌初開。這一境的要旨,就是在剝離善惡之別后,追尋心靈最本真的混元赤子靈性,凝聚心力種子。
第二句“有善有惡意之動”,就是在心力種子凝聚之后,經歷紅塵善惡洗禮,明悟是非善惡之念,從而破開包裹種子堅壁,才能讓種子發芽。
第三句“知善知惡是良知”則是在明悟善惡之后,更能夠看透天人倫理道德,真正的明悟善惡本質,從而達到不為外物所惑,不因外因而變的本中庸真之境,以此執著,化作心力本源,促使心芽壯大,化作駐扎在心靈世界,支撐天地的樹苗。
最后一句“為善去惡是格物”,則是在明悟善惡本質之后,以善養心,格物致知,從而做到知行合一,心融天地。
這份感悟,就是林道修行心力的四個境界:混元包容,純真赤子;萬欲隨心,善惡加身;明心見性,天人合一;心融天地,知行合一。
在經歷陽明先生的精神洗禮之后,林道以自身人生閱歷化作柴薪,直接將心力修煉到第三境明心見性,天人合一。
隨著心力的壯大,整個世界都在林道眸中,有了更大的改變,能夠看到許多凡人根本看不到的壯麗景致。
更是讓林道,第一次明悟了,為何建造人造福地,會得到天地嘉獎的根本原因。
因為,福地雖是人造的,但依然打開,或者說是為天地自身,開辟出了能夠吞吐混沌元氣的通道,讓世界有了快速晉升的法門。
所以,……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黄陵县|
兴海县|
根河市|
塔城市|
罗田县|
西贡区|
仙游县|
雷州市|
页游|
肥西县|
自治县|
灌南县|
天全县|
通州区|
平谷区|
两当县|
达日县|
莆田市|
东安县|
香格里拉县|
岫岩|
屏南县|
安宁市|
舒城县|
慈利县|
改则县|
嵩明县|
乌什县|
平昌县|
汨罗市|
枣阳市|
柞水县|
陕西省|
淳化县|
定日县|
莱阳市|
海阳市|
比如县|
西和县|
西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