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承乾懼怕李世民已經(jīng)一輩子了,這種感覺已經(jīng)刻在他的腦海,融進了他的血液當中。這次逼著李世民下臺,盡管是無奈之舉,可是李承乾總是有種偷雞賊的感覺,他甚至不敢直視李世民那雙能夠看透人心的雙眼。 自從李泰死了以后,李承乾一次都沒有去見李世民,甚至在清明祭祀先祖的時候,他也避開了李世民。 長孫皇后為了調(diào)解他們之間的父子關(guān)系,幾次想設(shè)宴讓他們父子二人坐在一起,結(jié)果他們二人都不愿意,長孫皇后很無奈,只好作罷。 這次的事件,其實又是一次玄武門事變的重演,只是死了的是李泰而已,長孫皇后對此欲哭無淚。 當年的玄武門事變是李淵支持李建成逼迫李世民,現(xiàn)在是李世民支持李泰逼迫李承乾,長孫皇后在李泰死之前就有預(yù)感。好在這次事變只是死了一個李泰,并沒有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流血事件,整個朝堂平穩(wěn)地進行了過渡。 不久以前,長孫無忌、房玄齡在長孫皇后的陪同下,勸諫李世民將皇位禪讓給李承乾,李世民對這件事情已經(jīng)考慮了很久,他是個大英雄,也是一個識時務(wù)的人。他沒有像自己老爹當年那樣推三阻四,膩膩歪歪的,最后弄得很不愉快,他很干脆就答應(yīng)了。 不過,李世民心目中的接班人可不是李承乾,就李承乾不敢前來面對自己這一點,就令他看不上李承乾。 李世民希望接班的人其實是李佑,李世民如果說最后是失敗了,可是他不是敗在李承乾的手上,而是敗給了李佑,對于李佑,李世民還是很佩服和欣賞的。 不久前,李佑向李世民通報了倭奴國的局勢,說等到他打完了這一仗,他愿意陪著李世民去周游世界,李世民對這件事情真的有一點小小的期待。 李承乾心里不踏實,給李佑發(fā)去了電報,希望他能夠前來參加泰山封禪大典,好共同面對李世民。 說實話,看完李承乾的電報,李佑心里也感到有些別扭,在他的心目中,他最尊敬和崇拜的人就是李世民,他這次被逼無奈發(fā)動了政變,奪取了李世民手中的權(quán)力,他知道失去了權(quán)力,對于強勢的李世民的打擊有多大,他心中總是覺得有些對不起老爹了,畢竟李世民對李佑是真的很好了。 李佑為什么一心一意的跑出來打倭奴國,有很大的因素是他不愿意親眼看到李世民被逼著禪讓皇位這一幕。 對于李承乾,李佑一貫大力支持,無論他提出什么樣的要求,李佑都沒有說過二話。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佑明白李承乾的心情,可是李承乾何嘗不知道李佑的心思啊。 李佑給李承乾發(fā)了回電,說大戰(zhàn)在即,自己實在是走不開。 李承乾真的明白李佑的感受,他給李佑發(fā)這封電報,只是想跟他談?wù)劊徑庖幌伦约盒睦砩系膲毫αT了。看到李佑的回電,他苦笑著搖搖頭。 李承乾真的有些羨慕李佑這個吃貨的灑脫,他不是一個權(quán)力欲很重的人,也不想當這個皇帝。可是,他沒有辦法,他是嫡長子,生下來就是太子。這一生只有這一條路可走,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死路。 李承乾帶來的這個小插曲就算是過去了,李佑等人接著研究如何營救唐朝使團和物部一木等人的事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