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個要求其實倒也算不得十分過分。 早前就說了,齊家祖上行商,家業那是相當的龐大,比起許多簪纓氏族都要富。一年下來進項得有個十j萬,這還不算齊糾自己開酒樓掙的那些。而齊向文的弟弟分的三成產業,好好經營,一年也能有個五六萬兩進項。 足夠齊家人過上奢侈的生活。 如今為什么落魄? 第一,人口持續增長,人均資源減少。 第二,沒一個有出息,不會經營,只出不進。 忠勇伯甚至將自己兩任q子的嫁妝都敗光了,可想而知齊家奢靡到了何種程度? 以齊向文的x格,要他讓出一成的產業給他那個弟弟,他倒也不會不舍。 反正他的目的是將那群人從伯府里趕出去,保住祖宗基業。舍點小錢,根本不算什么。 但伯府里的人,有這么容易被喂飽嗎?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齊糾也就不再拐彎抹角,正se道:太叔公,您也說了,我父親是您看著長大的,他不是看中名利之人,這個要求他必會答應。但是,您能保證伯府的人會同意嗎?請恕小九冒犯直言。您之所以千里迢迢來此,便是因為伯府的境況已糟糕窘迫到了絕境。他們說得好聽,是要把爵位還給我父親,實際上還是因為我父親回去后,所有家業也會重歸伯府。他們為何不愿搬出去?便是要跟著我父親享福。無需自己經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是。將來他的兒nv成婚,聘禮嫁妝全都由我父親出。對于二叔而言,只是少了個空頭爵位,卻能享受無盡的榮華富貴。大家都是姓齊的,父親便是和二叔有嫌隙,卻也不會遷怒子侄。齊家的姑娘出嫁后,伯府就是她們的娘家,若是闖了禍,還得我父親背鍋。二叔的兒子不成器,仍要我父親給謀前程。我是商人,所以您也別怪我好利ai斤斤計較。所以父親才那么堅決的要他們搬出伯府去。為的,就是清污濁,正家風。若還讓他們繼續留著,那這個爵位,我父親承與不承,又有什么分別?反倒是白白舍棄了自己的清凈日子,去給他們收拾殘局,何苦? 六叔公其實也還算是個明事理的人,齊糾也知道他此行并無s心。為了家族大義,個人s怨的確顯得不那么重要。所有世家大族的長輩們,都是這個心態。哪怕是對當事人不公,可為了大眾利益,有委屈也得往肚里吞。 可他們分出來這么多年了,從來和伯府本家井水不犯河水。如今伯府有難了,有求于人,就該擺出求人的姿態不是?就算要委曲求全,那也得是他那個二叔低頭。 我雖未入官場,但我也是齊家子孫,從小到大,該學的,也不曾落下過分毫。父親從本家分出來后開門立戶,便成分支。便是他再有能力,失去了龐大家族依靠,沒有宗親旁支共同承擔,哪怕將來官至一品,也不過光耀的我們這一脈,而非整個齊氏一族。這個道理我明白,父親更明白。您也篤定,他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宗族敗落而置之不理。 齊糾臉上沒了平日里的紈绔戲謔,語氣冷靜,但是太叔公,人與人相處是相對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我父親是長兄不錯,但總不能事事都該他忍讓,而旁人都踩著他的仁慈吸他的血。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六叔公無言以對。s1; 齊糾又道:您一把年紀,還要為整個宗族奔波勞累,我們這些小輩也感佩于心。父親說,當年在侯府的時候,您沒少幫扶他,我們全家都記得您的這份恩情。您來了,我們也不會讓您白跑一趟。只是既然他們將家族宗祧當成j易,那咱們就得算個清楚明白,先小人后君子,也省得日后糾纏不清,您說,是也不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