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管是英俄爾岱身上,還是鄭芝豹的身上,都有甲級竊聽種子,因此,崇禎皇帝遠在京師,卻對倭國那邊的事情了如指掌。建虜和德川幕府達成的結盟內容,多爾袞還不知道,崇禎皇帝就已經先知道了。 讓倭國運糧給建虜,這個是不允許的。不過他們顯然也是防著大明,這糧食的交接是定在朝鮮半島的北面海那邊,一般來說,就不是很好打劫了。 不過既然已經事先知道消息,就是把交糧地點放到北冰洋去,無非是多花點功夫,照樣是可以斷這個糧道的。崇禎皇帝這么想著,便準備等多爾袞這邊知道消息,看他怎么安排接應路線,到時候再說。 如今既然建虜已經成功把倭國給勾上岸來了,那留著建虜也就沒多大用處了。這么想著,崇禎皇帝便傳旨給盧象升,有些事情要交代給他了。 第一個事情,自然是對朝鮮主權的宣示。這個得趕在倭國大規模登陸朝鮮之前就做起來。如此一來,倭國一登陸,這邊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師了。 第二個事情,就是交代盧象升,可以加強對建虜的攻勢,繼續消耗建虜的實力,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第三個事情,自然是把建虜和倭國的大概情況說下,讓盧象升做到心中有數,不至于對形勢估計錯誤。 而后,崇禎皇帝又傳旨召見鄭芝龍,對他說道:“倭國已經決定出兵朝鮮,卿就沒必要待在京師,官復原職,即刻前往登州,秘密整合登萊水師和這兩年新建造的戰船水兵。等朕旨意一到,就得跨海而戰,斷倭國軍隊的后路!” 之前被撤掉總兵一職,就只是演戲而已,因此,鄭芝龍就壓根沒在意。此時他一聽皇帝的話,知道和倭國的戰事要起,便立刻奏道:“陛下,倭國出兵,至少要等天氣轉暖。末將以為,要把倭國水師徹底擊敗,穩妥一點的話,最好是從其他各地再調集水師過來……” 他在以前打敗荷蘭艦隊的辦法,也是以多欺負少,發出江湖懸賞令,征集了東南沿海無數的船只,并設下陷阱,讓荷蘭艦隊前來港灣偷襲艦隊的時候,放縱火船去燒的。 如今要對付倭國水師,雖然倭國水師的戰船肯定沒有紅夷的西洋帆船跑得快,可倭國畢竟是一個國家,還是島國,擁有的戰船數量就不是紅夷可比。他就有點擔心,又不想打敗仗,就有了這個念頭。 崇禎皇帝聽了,明白鄭芝龍是指從東南再調集一些鄭家船隊過去。對于這一點,他是不贊成的,便搖搖頭說道:“東南沿海那邊的水師,需要承擔從南洋運糧的重擔,此事不能影響。” 說到這里,崇禎皇帝一笑又道:“至于對倭海戰,朕已經下旨給所有戰船都配齊了火炮,從紅夷大炮到佛朗機炮都有。卿回去和水師匯合之后,就能知道了。” 雖然他對海戰并不熟悉,但后世的信息傳播極其發達,混網上的,對于歷史有興趣的,當然知道一些,海戰曾經就追求過最大火力。因此,在后世的時候,那戰艦都是往大里造,且船上都是大量火炮,以火力取勝。 之前時候,對付建虜,水師根本就沒必要全副武裝,多是運輸船為主。自從準備要對付倭國之后,崇禎皇帝就開始下旨讓畢懋康專門派人去登萊地方兵仗局督造火炮,就地配備登萊水師戰船。而這些事情,是鄭芝龍在來京師之后的事情。 鄭芝龍一聽先是一愣,隨后就是大喜。此時的他,終于感覺到了,抱上朝廷這個大腿,以前沒法想象的事情,就都能實現。 比如說,戰船不夠是不是?皇上直接一道旨意,幾個造船廠都能源源不斷地打造戰船出來。這不,火炮不足,也是一道旨意的事情,就能全部配齊。也就是一個國家的實力為后盾,才能有這能力,至少他鄭芝龍,哪怕一年有千萬收入,可這個事情,可不是光有錢就可以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