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過了一會兒,汪凱才說道:“其實說玄乎點,就是必須讓觀眾‘看見’寫信人。具體來說,就是希望嘉賓盡量一整封信演繹下來,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讓觀眾‘看見’寫信人、‘看見’收信人,‘看見’寫信人所處的環(huán)境,他是在什么樣的屋子里,有什么樣的光線,有什么樣的擺設,嘉賓要用狀態(tài)塑造出來,而不是用實物表現(xiàn)出來。所以,它既不同于舞臺的話劇表演,也不同于影視表演,更不同于我們傳統(tǒng)意義上抑揚頓挫的朗誦?!? 這還真是一件貨真價實的瓷器活,不是上臺用感情讀信就行的,感情需要飽滿,但是技巧也非常重要。 唐霜沒想到他不過是來讀信,結果攤上了演戲的任務,雖然是讀信,但按照汪凱說的,和演戲有什么區(qū)別!而且難度更高,因為就像他說的,沒有服裝,沒有道具,完全靠一把嗓子,靠聲音傳遞感情,對老戲骨來說或許沒有困難,但對唐霜來說,難度好大,他表示壓力好大。 剛才從臺上下來,唐霜自認為做的很不錯,雖然對蒙呦的夸獎表示謙虛,但心里多少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并不比前面那些老戲骨差。然而現(xiàn)在突然由自由發(fā)揮變成命題作文,一下子就顯出了差距,老戲骨們各種方式都信手拈來,游潤有余,而他則毫無頭緒,這就是專業(yè)與非專業(yè)的差別吧。 不過既然接了這趟事,唐霜就要盡全力做好,可能達不到很完美的程度,但絕對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 “朗讀的方式有很多種,你可以按照信的內容有節(jié)奏地讀,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讀,事無定律,殊路同歸……”胡中遠一直就在不遠處,見唐霜遇到困難,走過來說道。 他雖然不是老戲骨,但是說詞咬字的功力一點不比老戲骨差,唱歌就是按照不同的節(jié)奏“朗讀”,唱了幾十年,每天都和“朗讀”打交道,雖不通表演,但朗讀的功力何曾會比別人差。 唐霜是第一次接觸到表演,有一肚子的問題請教胡中遠,好在時間充裕,這時候節(jié)目組還在清理現(xiàn)場,而且前面有好幾位嘉賓,沒這么快輪到他倆。 “喂喂喂~你哪里來的小孩子,不準進去!” “我,我,倫家哪里來的小孩子你不知道嗎!” “……我怎么就知道?……你哪里來的小孩子???” “媽媽那里來的小孩子唄,所有的小孩子不都是從媽媽那里來的嘛,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