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侃侃奏兩稅-《大唐官》
第(3/3)頁
當然皇帝事先已在某種程度上和楊炎有了默契,他便要求楊炎當眾將想法說出來。
楊炎定定神,隨后將財政革新的念頭滔滔不絕地說了出來:
“我唐昔日賦稅主要分三類,租庸調、戶稅、地稅。
租,即課戶每丁納粟二石;
調,蠶桑之鄉,課戶每丁輸絹二丈,麻三斤;
庸,課戶每丁每年勞役二十日,遇閏年加二日,如不應役,則需折絹布以代役。
然這租庸調都需要以身丁為本,戶稅、地稅則亦以戶部所統版籍為經緯,正所謂軍防國計,并仰丁口。
然開天年間玄宗皇帝修道德,以寬御下,戶部多年不修版籍之書,丁口轉死、課戶逃亡、田畝移轉、貧富升降皆不知,只以舊書空文為準征稅,天下之人,苦不堪言?!?
楊炎的意思是,早期唐朝實行的租庸調已不合時宜,原因很簡單,這種稅的基礎在于“丁口”(單)和“課戶”(多丁組成的家庭),人丁多就代表稅基廣,稅基廣就代表賦稅多。不過人丁有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他們都是活的,是會流動的,故而唐政府要千萬百計地控制住他們,叫這些人丁及時足量地納稅,法寶是什么?口分田和永業田啊,把政府掌握的田分給人丁們,叫他們在田中耕作,然后將他們登記在戶部的版籍上,交完稅后剩下的自己吃,田和丁互相對應。
可古今中外的政府,作為統治機構,他們需要用各種權力來維持運作,然后便從這各種權力里衍生出蝗蟲般的“特權階級”來,王公百官、富豪大戶,開始利用特權成為“不課口”、“不課戶”,“不課”自然即是免稅,原本以租庸調為主的稅收體系開始崩潰了。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安县|
新宾|
若尔盖县|
盐津县|
黄石市|
准格尔旗|
翁牛特旗|
连山|
海安县|
广东省|
河南省|
承德县|
竹山县|
安溪县|
舟山市|
新乡县|
安吉县|
平度市|
永康市|
松滋市|
百色市|
垫江县|
秀山|
乐业县|
文安县|
两当县|
寿宁县|
镇康县|
灵璧县|
互助|
云龙县|
微博|
开阳县|
东乌|
宁化县|
华宁县|
板桥市|
平顺县|
永和县|
镇赉县|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