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先復四馬坊-《大唐官》
第(1/3)頁
唐朝的宮廷斗爭和牧馬一樣,從立朝時起就沒消停過,當然真正的宮斗可不是像高岳穿越前參與編劇的“宮斗劇”那樣,忙著戀愛、撕比、墮胎,說白了誰掌握武裝力量誰最終便可勝出,擋路的管他什么格格、阿哥統統去死就可以。
故而在綿延而激烈的斗爭當中,禁軍(內軍,保衛宮城)的力量是越來越膨脹,而基于府兵制的南衙十二衛(外軍,保衛皇城)迅速名存實亡化,誰擁有了禁軍支持,誰就能在血泊里笑到最后。唐的禁軍戰斗力,當然是建立在戰馬上的,所謂飛騎、萬騎是也。所以漸漸的,南衙十二衛的“仗馬”豢養于“仗內閑廄”里,武后到玄宗時期,禁軍的戰馬則豢養于“仗外閑廄”里,仗內和仗外開始涇渭分明。
閑廄,就是皇室飼馬之所。
禁軍強大后,皇帝就明白掌握“仗外閑廄”就是掌握禁軍的關鍵,禁軍是駐屯在宮廷禁苑里的,故而“仗外閑廄”也始終位于宮內,由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執掌;“仗內閑廄”備受冷落,飼馬的地方也一直在宮外的“蹕騮馬坊”,慢慢淪為擺設。
也就是仗外閑廄實則在宮內,仗內閑廄反倒在宮外,千萬不要被它倆的名字迷惑了。
眾所知之唐玄宗之所以能奪取皇位,自然也是得到萬騎禁軍的支持。他對禁軍的寵愛是毋庸置疑的。
寵愛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購買大量胡馬,充入“仗外閑廄”里。
為什么要買胡馬,而不用河隴監牧的國馬呢?
玄宗表面的解釋其實有點遮掩,他說國馬的數量不足,只能買胡馬來補充。可認真起來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河隴的國馬在開元年間尚有二十多萬匹,怎么也夠供給禁軍的吧?
其實原因很簡單,胡馬畢竟比國馬要優秀,就像漢武帝那時候最好的馬還是大宛馬一個道理。
最好的馬,當然要給禁軍用!
玄宗是怎么買胡馬的呢?除去用布帛外,還狂發給六胡州(同樣在河曲,那里居住的大多是九姓胡)“空名告身”,稱誰給馬三十匹就授游擊將軍的告身,曾一次性叫使者攜帶三百道告身去六胡州換馬,可以說是非常社會了,折算折算,這三百道告身可是能平白得來幾千匹駿馬啊!(所以陳大導演,你把玄宗皇帝弄得那么猥瑣,和解放前北平城遛鳥的二大爺似的,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蓬安县|
共和县|
东辽县|
个旧市|
溆浦县|
阳江市|
文成县|
同江市|
河北省|
来安县|
察哈|
崇义县|
鄱阳县|
南丹县|
蓝田县|
昭通市|
陈巴尔虎旗|
栖霞市|
贵港市|
平度市|
永康市|
将乐县|
木里|
灵山县|
休宁县|
河南省|
嘉定区|
宜君县|
寿阳县|
射阳县|
龙游县|
鞍山市|
松潘县|
紫阳县|
永春县|
贵港市|
武安市|
定结县|
喀喇|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