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越看越覺得自己罪惡,簡直就是在圈錢,騙吃騙喝騙世人。 同時,大家沉默,對王茵肅然起敬。 從遠古時期的勞動場面可以依稀找到音樂的影子。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國民族音樂開始進行創新發展。 王茵根據時代的發展需求,對中國的傳統民歌、說唱、戲曲演唱等藝術進行了融合,同時又借鑒和吸收了西方音樂理論,中西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和藝術特點。 這個時代出現的聲音家當然還有很多,但最能夠代表的、最具有影響力的當屬王茵。她集科學性、民族性、時代性為一體,成功演繹了民族歌唱藝術,將中國的民族聲樂推向了成熟,進而被國際聲樂界所認可。 在群眾的眼中,王茵是聲樂界甚至音樂界的“常青樹”,她清雅脫俗、民族特色、典雅的演唱風格以及音色美、氣韻美、氣質美的藝術特點在中國民族聲樂發展史上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尤其,這兩年來王茵將民族唱法與古典、流行音樂跨界等唱法搭建了中西文化的橋梁。 研究王茵的演唱風格及藝術特色,對了解民族音樂以及充實民族音樂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錄完歌曲后,陳子昂讓王雨和藍葉清留下來。 “一起吃晚飯,我讓老師帶你們飛。”陳子昂對王雨和藍葉清說道。 王雨和藍葉清眼睛一亮。 王茵并不拒絕陳子昂,答應跟陳子昂他們吃飯。 飯桌上,王雨也不托大,認真跟王茵請教一些音樂上的問題。 王茵笑著說道:“中國的民族聲樂有悠久的歷史,需要認真的整理、學習和繼承。比如中國的戲曲、曲藝、民歌等,在演唱方法上各有自己的特點,我們應當從中吸取營養,極取精華,認真的總結和提高。但是,我們要用發展的、科學的態度來做這項工作。中國的民族聲樂既是科學的,又是具有民族特點的,這種唱法要被中國的廣大聽眾歡迎、承認、喜歡,也應當具有時代感。我們的任務是把科學演唱方法的普遍性運用到中國民族聲樂表演唱的特殊性當中,最終體現出來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聲樂訓練體系。” 王雨,藍葉清和陳子昂認真聆聽,中國民族聲樂在不斷的完善自己的音樂理論體系,王茵的貢獻非常巨大。 她的演唱風格最初是對傳統民族風格的傳承,最后才開始探索,比王雨走得還要早,也還要遠。 “別小看傳統戲曲,我現在借鑒了不少里面的精髓。戲曲在我國流傳千百年,它已經具備成熟的舞臺藝術,融合了藝術、雜技等多種表演形式內容,種類繁多,其中有音樂、歌唱、對白、舞蹈等等,可謂是集中‘唱、念、做、打’為一體。戲曲中的說唱和西方的歌劇、舞劇有所不同,戲曲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諸如:表演者的身段、柔韌度等等。我國戲曲作為傳統文化可謂是家喻戶曉,而中國民族聲樂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戲曲的一種創新形式。”王茵并不吝嗇自己的探索經驗,將自己的經驗說與王雨他們聽。 王雨若有所思,王茵有圓潤的唱腔等,尤其她柔韌的身段,這是許多人沒注意到的。 越深入接觸王茵,藍葉清越震驚,王茵的天賦和努力,真的不是常人能有能做到的。 王茵也是因為王雨和藍葉清在陳子昂公司里,才愿意多說一些。 不然她還不如多回去教自己文工團里的人呢。 王茵的強大,是越接觸越令歌手們產生一種無力感。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追求的是清雅、脫俗。王茵不僅僅掌握了傳統戲曲的一些知識,同時她還學習其他優秀的民族歌唱家的演唱技巧,結合起來演繹她多種演唱風格中的一種——清雅、脫俗。 西方音樂進入中國,流行歌曲開始大量的出現時,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也開始嘗試著改變,從而音樂教育領域、音樂理論界、音樂創作界開始將中國民族音樂的范疇進行拓展,諸如:技巧的創新、風格的取向等都拓寬了。王茵的演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也開始適當的發生改變,在保留民族聲樂的優勢上開始融合西方音樂知識,進而更好的與世界音樂接軌,擴大中國音樂的知名度。 如今,王茵的演唱風格走向成熟,她的聲音表達、歌唱技巧等方面已經具備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她的聲音柔美、呼吸流暢、呼吸控制自如等等能夠很好的引發與群眾的共鳴,尤其她中聲區圓潤、輕松流暢,富于表現力;高聲區明亮、通達,并帶有泛音。這樣一來,她的演唱風格在展示民歌演唱時的柔美、細膩的音色的同時,又具有西方聲樂中穿透力的歌唱共鳴。 而王雨,現在不僅僅是單一的對西方音樂進行借鑒,還開始探究適合她自己的民族唱法道路,嘗試將西方交響樂與民族唱法相結合,從而讓人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即能夠感受到民族氣息和地方色彩,又能夠感受到西方交響樂的端莊、典雅等等。 但這條路,她才開始走沒多久,王茵卻已經走了好幾年,走得很遠。 如果讓王雨現在舉辦兩種音樂會場、兩種不同的風格,她做不到,而王茵卻拿捏有度、表現游刃有余。 王茵的演唱風格拓寬了傳統民族聲樂風格,同時也給了她自己在舞臺上演唱定位了新的風格。 飯桌上,陳子昂完全成為了路人。 王雨和王茵探討得最多,藍葉清時不時請教一些問題。 陳子昂有些尷尬,他現在心思不在這上面,怕加入進去后,王茵會對他抱希望。 他不敢跟王茵見面太多,就是怕王茵認為他回頭是岸,然后對他傾囊相授。 那他怎么辦? 他怕辜負老師的期望,他這輩子是不可能繼承老師的衣缽了的。 “時代在改變,傳統民族演唱風格需要再創造。”王茵跟王雨和藍葉清說道:“社會在不斷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見識的寬度使得他們對音樂的鑒賞水平也不斷的提升,中國民族音樂也就不得不開始向著科學性方向發展。我現在在演唱過程中,保留民族歌唱方法的基礎上,開始融入一些其他唱法的優點,諸如:美聲唱法。進而總結出具有中國民族代表性的、科學的民族唱法,既具有傳統民歌的吐字清晰、氣息靈活、聲音甜美的特點,又具有美聲唱法寬闊的音域、聲區統一、混聲的優點。比如我在唱《龍船調》的過程中,通過這樣的科學性的唱法,吐字清晰、感情真摯,低音區高位置,讓人們清楚的知道音樂作品講述的是什么故事,進而容易在大腦中形成特定的畫面,加之節奏的輕快,能夠很好的激發聽眾的共鳴。” 王雨點頭,虛心受教。 她很清楚知道,王茵的嘗試,推動了混聲技能的科學性發展。 民族音樂本身代表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某種符號,中國是一個民族大國,任何音樂都或多或少的能夠顯現民族性。王茵作為民族聲樂歌唱家,民族性是她演唱風格的靈魂所在。 但她對傳統名族演唱風格進行再創造,即:創新,從聽覺、視覺等方面都對歌唱進行了變化,從而向觀眾傳遞了全方位的、民族性濃郁且能夠滿足大眾口味需求的民族音樂。如:《小背簍》的創新演唱,能夠讓人們更深入的體會到湘西的小姑娘生活的那種場景、民族習俗等。 陳子昂旁聽,雖然裝作不怎么用心,但其實很認真,心里特佩服老師。 任何事物想要可持續發展,都必須要與時俱進。音樂作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從某些方面來說,它是時代的產物,不同時代其音樂是不同的,它是帶有時代特征的。這樣一來,音樂想要滿足人們的欣賞需求,就必須讓自己的歌唱具有時代性,進而吸引大眾的眼球。王茵演唱的歌曲很明顯的凸顯了這一風格,在她的音樂作品中開始融入時代的因素,時而向觀眾展示了節奏歡快且符合帶有時代精神的新曲,讓人耳目一新。 藍葉清則對王茵的真假聲融合的音色美很羨慕。 王茵在保持自己風格和個性的基礎上,可以用假聲進行主唱,真聲為輔的形式來進行演唱。 這樣演唱的出發點在于:這樣的混合聲音更貼近民族語言,即:吐字清晰、吐字簡單、音色便于表達,觀眾容易掌握等等,從感官方面來說,更容易讓大眾接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