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九十一章 秘聞-《顧道長生》


    第(2/3)頁

    而張留孫自立玄教,被封為大宗師,弟子成千上萬,遍布大江南北,當然也包括武當山。

    后來元朝覆滅,張留孫羽化升天,玄教解體。此時的武當山,以魯洞云弟子張守清為尊

    明朝洪武、永樂二帝,皆尊崇武當真武,賜建九宮八觀、三十六巖廟、七十二庵堂,奉養道士數千人,這才讓武當山成了全國道教中心。

    期間,朝廷又與龍虎山、茅山商榷,整合管教,立張守清傳承法派為正宗,便是延續到現代的“三山正乙派”,內修全真丹法,外修清微雷法(清微雷法是符箓外功,與小齋的雷法不同)。

    當時三山皈依,其它正一支派和玄教弟子,一應遵從,永為定制。

    所以說起來就非常復雜,任亦昀出身三山正乙派,他的師父卻是玄教弟子,修的是天師府道法。

    顧玙花了好大的勁,才將這些東西理清。

    簡單一句話,任亦昀是個明代正一修士。而同樣的,他也介紹一下后續的歷史發展,倆人互相唏噓了半天。

    “實不相瞞,我曾救出過一位閭山派的前輩,也是明代人士。他貿然晉升境界,搞得肉身損毀,險些魂飛魄散。”

    老顧當然好奇了,終于忍不住問了出來,“那您又是為何啊?”

    “唉……”

    任亦昀嘆了口氣,似不愿多提,又似很想找人傾述,沉默片刻方道:“當時各方都知曉靈氣即將枯竭,那些傳承悠久有地仙仙祖的門派,皆被接引飛升。那些沒有的,只能自尋出路,貧道慚愧,我三山正乙派竟無一位地仙。

    不僅如此,據我所知,自宋元交替以來,就再沒出現過地仙了。縱是三豐道人天縱奇才,曠古爍今,在那種環境下,也只能煉金丹,成陽神罷了。

    呵呵,什么玄教,全真,龍虎,茅山,三山正乙派……一個個名頭十足,到最后還不是一樣,自論生死。”

    “不對啊,天師府和茅山歷史悠久,前人輩出,就沒有一位地仙么?”顧玙疑惑。

    “有,當然有!”

    任亦昀情緒波動有些激烈,忽問道:“你救出的那位道友為何沒隨之飛升,他是如何說的?”

    “呃,重創,被師門留下養傷。”

    “哈哈!養傷到哪兒都可以養,為什么偏要呆在人間?還不是天資不足,不受重視,權當棄子而已。”

    任亦昀在原地轉了兩圈,繼續道:“想必你也清楚,地仙可開辟洞天福地,自成小空間循環。但你一定不知道,維持洞天福地要消耗多大的能量。

    地仙不是天仙,開辟小空間已是極限,哪有精力養那么多閑人?

    修士要修煉,要制符,要煉丹,這些都需要能量。資源有限,人太多了,循環不暢,地仙也難以支撐,只得舍棄底層螻蟻。

    對了,那位閭山道友是何境界?”

    “人仙。”

    “果然!世間凡人千千萬,成修士者萬中選一,成人仙者又萬中選一。可連人仙境都不被放在眼里,更別提那些普通修士了。

    三山正乙派沒有地仙,神仙還是有的。

    神仙壽元千載,但是天地枯竭,與之衍生的一切都停止運轉。

    你煉丹、制符、飛行、施法,靠的都是自身循環的法力。環境衰敗,氣息死絕,也沒有后繼者,道統無處傳,近乎遺世茍活。

    神仙本就不多,要么死,要么飛升。剩下的那些,有的選擇長眠,自我隱遁。有的索性舍棄肉身,飛入魂界遨游……在我那時,人間已是修行凋落,哀惶遍野。

    貧道是人仙,不想坐以待斃,便跟一名師弟,在師父的幫助下遁入魂界,尋求機緣。可惜后來,后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水富县| 克什克腾旗| 安陆市| 应城市| 固阳县| 阿图什市| 景洪市| 淅川县| 佛坪县| 仙游县| 山阴县| 聂荣县| 宝丰县| 祁连县| 周宁县| 习水县| 和龙市| 象山县| 西畴县| 甘谷县| 新宁县| 双柏县| 乌苏市| 西乌| 青龙| 西吉县| 金寨县| 定陶县| 枣庄市| 中牟县| 乌兰浩特市| 罗平县| 昆明市| 沙坪坝区| 比如县| 溆浦县| 当阳市| 长兴县| 龙陵县|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