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尋鳳-《顧道長生》
第(1/3)頁
“古時羊城內(nèi)確有三座山丘,乃番山、禺山和坡山。
番山,秦漢時所存,大概在中山圖書館舊址北面那一帶。南漢時擴建城區(qū),番山被鑿平。
坡山,晉時所存,大概在在甜水巷一帶,也在南漢時鑿平,現(xiàn)仍留存一些天然巖石。
禺山,也是秦漢所存,在西湖路與越秀書院街之間,當?shù)厝杂幸源斯诿呢铰罚谔颇┍昏徠健!?
教室內(nèi),牛澤文隨便搭在椅子上,將這些歷史隨口道來。在他對面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皮膚白皙,五官俊秀,只是帶著一股病氣和柔弱。
此人自稱吳哲,是牛澤文某個同事的晚輩,知他通曉地理志異,便過來請教些問題。
他聽了對方講述,連連頷首:“怪不得羊城自古稱番禺,原來是這個說法……對了,牛教授,我聽說《山海經(jīng)》有寫一個叫南禺山的地方,可有此處?”
“南禺山?”
牛澤文頓了頓,道:“《山海經(jīng)》的作者和成書年代皆不詳盡,而且經(jīng)數(shù)千年演變,其中記錄的水文山系與現(xiàn)代大有出入。比如這個南禺山,就有很多種說法。
南禺山出自《南次三經(jīng)》,屬于南方的第三列山系,頭是天虞山,尾便是南禺。有山十四座,途經(jīng)六千五百三十里。
有的說應該從北向南看,但天虞山、禱過山、丹穴山、發(fā)爽山等無從可考,只有雞山有些線索,可能在浙省玉環(huán)市。以此為定點,捋到南禺山,便到了羊城一帶,但具體是哪個位置,還無從得知。
也有的說應該從南向北看,天虞山實際在越國境內(nèi),經(jīng)桂、粵、閩數(shù)省,最后到達浙省。南禺山便是浙省的天臺山……如此種種,至今也沒定論。”
“那以您的觀點,覺得南禺山在什么地方?”吳哲皺眉道。
“我個人覺得,還是在粵省或瓊州一帶,畢竟書里明確記載,南禺山臨海。”牛澤文道。
雖然他語焉不詳,吳哲的臉色卻閃過一絲篤定和喜色,又隨便聊了幾句,便起身告辭。
待他走后,牛澤文本沒在意,不過越想越古怪。此人話里話外,總抓著禺山和南禺山兩個地名不放,似乎在確認什么東西。
牛教授年歲較大,自己的記憶力或許不太保靠,便索性找來《山海經(jīng)》,翻到《南次三經(jīng)》那一頁,清清楚楚的記載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台县|
镇宁|
明溪县|
兰考县|
台北县|
三门峡市|
文登市|
宜兴市|
固安县|
临桂县|
杭锦旗|
固阳县|
射阳县|
玉山县|
宜良县|
沈丘县|
开原市|
恩平市|
达拉特旗|
如皋市|
石狮市|
德化县|
上犹县|
卓尼县|
德令哈市|
正定县|
谷城县|
张家港市|
手机|
克拉玛依市|
故城县|
行唐县|
上杭县|
西畴县|
蛟河市|
北辰区|
大渡口区|
新沂市|
卢氏县|
疏附县|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