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百八十一章 前人打架后人遭殃-《顧道長生》


    第(1/3)頁

    帛和,三國時人。

    少時入地肺山(今終南山),師事董奉,受授行氣服術法,后入西城山,事王君,得大道秘訣。視壁三年,得見《太清神丹方》、《三皇天文》、《太清中經》諸書。

    帛和在洛陽創立了帛家道,后來又傳到江南。

    不過由于他的名聲極大,有不少人假托帛和之名在北方傳教,一度規模不小。后來帛家道逐漸勢衰,一部分消失,一部分并入上清派。

    所以帛家道真假難辨,向來十分混亂。有典籍稱“帛家道又名俗神禱,即奉祀俗神,以煞生血食為祀,修煉方術有煉丹服氣、召劾厭勝等。”

    單論帛家道,還不至讓張守陽和晁空圖震驚,關鍵是背后的脈絡。

    此事說來話長:

    漢順帝時,張道陵和兩位弟子王長、趙升,創立了大名鼎鼎的天師道。張道陵劃二十四治,設二十四祭酒管理,祭酒下面是鬼吏、奸令、鬼卒,還設立三會日,作為天師教徒的宗教活動日。

    同時規定,天師必由張氏嫡系子孫傳承。

    張道陵飛升后,天師由其子張衡繼承,張衡死后,由張魯繼承。

    張魯資質愚鈍,修道不行,玩政治卻有一手。他先殺同為天師道領袖的張修,后改革機構,使得****,在漢中統治了近三十年。

    后來三國大亂,征戰不休。

    張魯死后,其有七子十女,但都沒有老爹的威望,所以天師道群龍無首,小首領各自為政,傳統廢弛,連道官都可以私相授受。

    這種混亂一直持續到西晉建立,乃至司馬睿南逃建立東晉。當時北方被少數民族統治,天師道也分為了南北兩派。

    北魏鮮卑拓拔氏入主北方后,為了鞏固統治,加強漢化,對天師道十分重視。有個道人叫寇謙之,在皇帝支持下對天師道進行根本性的改革。

    首先,入教不再繳納米糧。其次就是道官的世襲和私授,改為道官也需要考察審驗。

    更主要的是,寇謙之主張去“三張”化,即廢除張道陵、張衡、張魯的一些道規,在北方影響極大,信眾千萬。

    所以歷史上,將寇謙之住持的道統稱為新天師道,或北天師道。甚至北魏的皇帝即位時,都會去他們的道壇接受封命。

    再說南方。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宿州市| 淮南市| 雷州市| 深圳市| 咸宁市| 武胜县| 内乡县| 正宁县| 纳雍县| 澜沧| 旬邑县| 青冈县| 金塔县| 西宁市| 肥东县| 大方县| 重庆市| 武清区| 融水| 阳泉市| 内丘县| 蒙山县| 福鼎市| 安达市| 平泉县| 扎囊县| 武陟县| 上蔡县| 宜州市| 盐边县| 壤塘县| 阿鲁科尔沁旗| 托里县| 荆门市| 依兰县| 江津市| 张北县| 株洲县| 双峰县| 新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