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楊廣得民心-《諸天之出租師尊》
第(3/3)頁
楊廣沒有想到這些本身就不敢見陽光的圣門弟子如此好用。
這也是單美仙結合后世高句麗的政策想到的。
那個時候高句麗也是剛剛被滅掉之后,百濟等國開始統治,為了能夠得到民心,也為了能夠監視那些企圖復國的高句麗世家,就有了密使制度。
一開始主要是監督企圖復國的那些頑固高句麗弟子,但是慢慢的卻開始通過這種方式懲治了不少貪官污吏,反而讓高句麗時代的百姓開始歸心。
而圣門本身就是生活在陰暗角度之中,對于這些工作太熟悉了。
不光如此,楊廣開始小范圍的實施科舉,而且其內容也開始五花八門,其實就是根據圣門的特點制定的一些科目,為的就是能夠找到一個合理的途徑,讓這些圣門的弟子歸他所用。
圣門如何走到前臺,這點單美仙有很多的考量,她認為只有融入到王朝之中,才可以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
想要讓圣門的理念可以被百姓,被天下人接受,就要融入到朝廷之中,給百姓,給朝廷帶來更多的好處,只有如此,不管朝代如何變化,都不會把圣門再踩在腳下。
其中最受歡迎不是縱橫家,而是商道,因為江南的商業百廢俱興,很多人都開始做起生意,比如把糧食運送到北方,當然更多的是嶺南。
嶺南和江南在楊廣有意的推動下,是越來越緊密。
不光如此,楊廣在得到了圣門的幫助之后,他的官員終于不僅僅只是一些世家弟子了。
而是有這些真才實學的圣門弟子可以成為他的官員,只屬于朝廷的官員。
世家門閥對知識相當看重,對于各方面的專業人才也都很是重視,他們手里都是這種人才,甚至有的時候朝廷都不得不對這些世家求助,而一旦他們手里的這些人才在朝廷為官之后,就要為他們這些世家利益作為保證,可以說朝廷獲得的利益能有三分就不錯了。
有個十分有趣的數據,在許多人的心中,世家這兩個字就是和魏晉南北朝聯系在一起的。
再進一步,世家就是和王、謝這兩個家族聯系在一起的,世家究竟從何時興起,這件事情難以追溯,畢竟從商周開始,諸侯就是世家的開始,隨著秦漢時期,皇帝對這些諸侯還是不斷的限制,諸侯開始為了自保開始的聯姻,到晉朝八王之亂,世家的力量達到了頂峰,而世家的衰落也在魏晉南北朝之后,自隋唐起,選官制度從原本的察舉、九品中正等制度,轉變成了科舉制。
科舉制日漸完善,再也沒有像王、謝那樣名傳后世的世家了。于是,大家就都覺得,世家從南北朝之后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蛘吣呐虏皇窍?,至少是衰弱到無法對國家造成多大的影響了。然而事實是,當楊廣再次到民間開始調查,并且從圣門那些密使之中得到的情報是,根本沒有多少平民人家會想要讀書,因為沒有辦法得到前景,除非是有世家看中。
況且世家里面有幾代所積累下來的智慧和財富,楊廣他在江南小范圍的科舉從密使得到的統計就是,全部都是世家弟子上榜,沒有一個平民上榜,甚至參加科舉考試的世家弟子也占據了九成,只有一點點還是圣門弟子。
“沒有,幾乎沒有一位平民弟子去考試?!?
這讓楊廣終于明白為何單美仙要給出自己那四個字,天子門生,等到自己成為皇帝那一刻,這個科舉僅僅只是一個形式,真正的是那四個字帶來的凝聚力。
沒有這四個字帶來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所選拔上來的官員,依然還會是世家子弟,甚至這些人直接就影響科舉制度的公平性。
所以想要讓這些世家弟子對立世家,就需要劃分出來另外一個陣營,那就天子門生。
科舉在經過了三朝,直到明朝的是時候才真正的開始走向巔峰,唐朝只不過是一個基礎而已,單美仙也從王澤那里了解到現在實行科舉制度的利弊,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
尤其是王澤知道在唐朝世家力量依然強盛,從那句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就可以看出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城南住著的韋家和杜家這兩個家族,離皇上好像只有一尺五的距離一樣。
這其中,一個是唐朝開國功臣杜如晦的家族,另一個則是在唐中宗時期,險些篡位的韋后的家族,而這兩個家族在唐朝中,一個出了17位宰相,一個出了12位宰相,可見唐朝世家權勢之強盛。
除去韋家和杜家之外,還有崔家,裴家,劉家,楊家,蕭家等各大家族,所以楊廣想要借著科舉制徹底消滅世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只能限制,只能拉攏,只有如此,才能得到一個可以制衡世家力量的集團。
當然單美仙這樣做也是符合縱橫說,她利用長孫晟在楊堅那里留下了印象了,讓楊堅對縱橫家的人才開始感興趣,并且看到縱橫一說的威力。
同樣的單美仙也要在楊廣眼中展示縱橫一說的力量。
所有楊廣也終于明白單美仙為何要他開始接受圣門,是因為這世上現在走在太陽底下所有的知識都被世家壟斷,想要打破還必須有另外他們沒有的知識體系。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塔河县|
新密市|
隆安县|
阿拉尔市|
三台县|
阳东县|
桐乡市|
全椒县|
樟树市|
乐平市|
蒙城县|
油尖旺区|
阿坝|
萨迦县|
成都市|
吉安市|
贵港市|
磐安县|
缙云县|
大宁县|
瑞金市|
江山市|
溆浦县|
叙永县|
成安县|
汉川市|
昌平区|
紫金县|
澎湖县|
苏州市|
武鸣县|
封丘县|
久治县|
莆田市|
梁平县|
五大连池市|
德昌县|
和静县|
治多县|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