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九十二章:政改-《尋唐》


    第(1/3)頁

    “天下之事,首在經濟,次在制度。”李澤雙手按在大案之上,看著堂中環坐的濟濟一堂的文武官員,揚聲道。“諸位想必也看到了,我武威治下,現在經濟民生蒸蒸日上,繁榮興盛,老有所養,少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建成強軍,東征西討,所向披糜。而想要經濟上去,便需有制度約束。武威度田,清理丁口,屯田,授田,除困撓大唐多年之頑疾。然武威之成功,只是一鎮之功,想要推行天下,則必須由朝廷來實施,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

    說到這里,李澤的語氣漸漸的嚴厲起來:“然大唐落到今日之地步,究其根源,朝政制度不合時宜為其一大弊也,朝堂諸公不思進取,反將朝中制度當成謀取利益,打擊政敵的工具,互相牽制,互相掣肘,做事難,敗事易,此為其二大弊也。地方割據,土地兼并,堵塞言路,壟斷平民上進之路,此為三大弊也。只有破除這三大弊,大唐才會有擊敗叛賊之可能,才有復興大唐之希望,所以,此次政改,是勢在必行。”

    伴隨著李澤鏗鏘有力的聲音,武威政改的大潮拉開了序幕。

    廢除三省,單設宰相,正一品,統攬朝政,直接向皇帝負責。

    設吏部,掌文選、勛封,考課之政,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勛司,考功司。

    設戶部,掌天下財政、民政,包括土地、百姓、婚姻、錢谷、貢賦等,下設戶部司、度支司、金部司、倉部司。

    設兵部,掌六品以下武官選授、考課,以及軍令、軍藉、軍訓等。設兵部司、職方司、駕部司、庫部司。

    設工部,掌土木水利工程和國家農林牧漁業,下設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

    設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隸并平議國家之禁令。下設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門司。

    設禮部,掌禮儀、祭享、科舉,下設禮部司、祠部司、膳部司、主客司。

    六部長官為尚書,正三品,副官為侍郎,正四品,下設郎中,員外郎等職各司其任。

    政改之中,監察機關衙史臺的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從過去的從三品升為正三品,下設的御史中丞為正四品,御史臺下設三院,分別為臺院,殿院,察院。

    設九寺,五監,十二衛。

    九寺與五監基本上承襲了原大唐制度,但卻將原大唐的軍隊體系重新進行了整編,從原來的十六衛設定為十二衛,取消了原本各地的折沖府,取消了禁軍、邊軍、地方武裝等。也就是說,政改之后,大唐的武裝體系只剩下了以十二衛為主的職業兵。地方長官再也沒有兵權,兵權盡數被收歸,由中央統一管理。

    而在地方官制之上,也被極大的精簡化。設州,州長官為刺史,州下設縣,為縣令,縣下設鄉,為鄉長,鄉下為村,設里正。州中以刺史為主,設長史,別駕,司馬為副,另設司功、司倉、司戶、司田、司兵、司法、司士七曹。縣中以縣令為主,設縣丞,主薄,縣尉為副,另對應州中七曹設立佐官。

    政改之策,一經公布,天下立時為之震動。

    因為按照武威公開詔告天正下的布告當中,幾乎有一小半的官員職位被無情地砍去,也就是說,這一部分人,將要失業了。

    而對于在位的官員們的俸祿,改革的力度也異常之大。所有的報酬全都折合成錢給付。像一品宰相,年俸祿為銅錢一萬貫,二品為八千貫,三品尚書級別為五千貫,依著這一套俸祿標準下來,到了縣令一級,還有一千貫,而鄉長、里正級別原本朝廷是不給予俸祿的,但現在也有了三百貫和一百貫。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闸北区| 彰化市| 枝江市| 太仆寺旗| 施秉县| 乐安县| 镇远县| 磐安县| 汾阳市| 尉犁县| 余姚市| 嘉禾县| 瑞丽市| 满洲里市| 上蔡县| 三台县| 灵丘县| 文水县| 乐清市| 长宁县| 南充市| 张家界市| 东源县| 卢氏县| 沈丘县| 郓城县| 庆元县| 临沂市| 杭锦后旗| 稷山县| 佛坪县| 胶州市| 凤城市| 鄯善县| 玉田县| 山阴县| 当涂县| 乌拉特后旗| 右玉县| 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