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禪讓戲碼-《尋唐》
第(1/3)頁
大唐文武百官,義興社各路代表齊聚長安,而李澤也終于要跨出最后一步,成為這個帝國名正言順的最高統(tǒng)治者。
率先出手的是自然是如今大唐的喉舌,大唐周報。
武邑祥瑞頻現(xiàn)。
先是有農(nóng)夫獻上了結(jié)了九個玉米棒子的玉米桿,三穗的稻株,重大數(shù)十斤的大冬瓜等等,接著便是大青山內(nèi)有天雷聲震九宵,雷聲過后,大青山一面絕壁之上赫然出現(xiàn)了一路大字:圣人出,天下平。緊接著粟水河在夏汛之后,整理河道的民夫又在淤泥之中挖出了一塊石碑,上書澤行天下四個大字。
而在最后,據(jù)說有無數(shù)武邑人看到了有五彩神龍自粟水河騰空而起,在空中盤桓良久,然后才掉頭直奔長安方向。
不管是大青山,還是武邑,抑或是粟水河,他們的指身,自然都只能是一個人,李澤。
如今的大唐周報,每一次的發(fā)行量,高達十余萬份,遍及李澤統(tǒng)治之下的各地,即便是南方聯(lián)盟統(tǒng)治區(qū)域,也會有大唐周報出售。
除了向大眾售賣之外,當(dāng)?shù)毓俑€會在各城鎮(zhèn),鄉(xiāng)村甚至于交通要道之上張貼大唐周報。因為李澤十余年來在教育之上的不懈投入,如今大唐識字的人,卻是愈來愈多,年紀愈輕,識字率便愈高。
當(dāng)這些祥瑞通過大唐周報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便傳遍了天下。
對于北地人來說,李澤登上帝位是眾望所歸。這些年來,他們從來都只知有宰相李澤,不知有什么皇帝。
是李澤讓他們擁有了土地,擁有了房屋,擁有了牲畜。
是李澤降低了他們的稅賦,取消了各種苛捐雜稅,讓他們真正做到了連年有余。
是李澤努力地澄清吏治,讓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成了那種伸手可及能讓老百姓信任的人。
是李澤修建了無數(shù)的水渠,讓他們免除了旱澇之苦。
是李澤修整了無數(shù)的道路交通,讓他們出行變得無比容易。
是李澤消除了外患。
是李澤整兵向外,收復(fù)了無數(shù)的舊河山。
是李澤開辟了無數(shù)的新的商路,讓滾滾財源向著大唐集中而來。
任何事情,不比較不知道,一比較,才知道高下差別。
大唐中樞威權(quán)早在數(shù)十年前的席卷全國的農(nóng)民大起義之中便喪失殆盡,從那以后,老百姓們就一直生活在一個個割劇地方的節(jié)度使的麾下。他們向節(jié)度使納糧,當(dāng)兵,早就不知皇帝為何物了。
直到李澤出現(xiàn)。
李澤讓他們知道了,原來日子是可以過成這個樣子的。
也是李澤,讓他們懂得了,人是可以有尊嚴的活著的。
還是李澤,讓他們知道了,唐人,應(yīng)該是這個世上最高貴的那一群人。
那么,如果他們還需要一個皇帝的話,除了李澤,又有誰能讓他們心悅誠服呢?
各地萬民書經(jīng)過朝廷驛遞系統(tǒng),向著長安蜂涌而來。
在這場萬民勸進的大浪潮之中,長安人,自然也不甘落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中市|
登封市|
额济纳旗|
陈巴尔虎旗|
砀山县|
齐齐哈尔市|
湘阴县|
奉新县|
台湾省|
邛崃市|
克东县|
明水县|
惠来县|
阿拉善右旗|
苏州市|
明星|
连江县|
双辽市|
东城区|
德安县|
汶川县|
松滋市|
财经|
姜堰市|
辽源市|
七台河市|
石台县|
米泉市|
普格县|
江源县|
四川省|
枣庄市|
洞头县|
诸城市|
都兰县|
鹰潭市|
治多县|
廉江市|
瓦房店市|
武平县|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