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813章 218營小傳(3600字大章) “218營?這幫狗日的不去華沙跑這兒來干嘛?而且這不應該是一個連的建制嗎?咋就成營了?” 依然清楚地記得自己從未來帶來記憶的馬拉申科,對這支218突擊炮營有著很清晰的印象,是既有歷史中對這支部隊的印象而非是現在這條變革的時間線。 不過,馬拉申科對這支德國佬部隊印象深刻的原因,卻不是這幫癟犢子玩意兒有多能打、創下了什么輝煌戰果。而是因為這幫混球在既有歷史中創建不久之后,直接開赴波蘭首都華沙鎮壓起義,和突擊虎、卡爾臼炮等眾多知名德意志大管子一起參加戰斗。 那幫可憐又可恨的大波波起義軍,直接被堵在華沙城里讓灰熊把屎都炸出來了。 150毫米大管、8公斤彈丸戰斗部裝藥,一炮轟過去瞬間就能報銷一座居民小樓、毫不夸張。 手中僅有輕武器可用的大波波起義軍哪里禁得起這架勢,被一堆灰熊擱城里直接把各個據點轟了個干凈。 盡管突擊虎和卡爾臼炮的威力遠超灰熊,但畢竟這倆玩意兒的數量太少,真正在巷戰中擔任“樓房拆除器”主要攻堅任務的,還是這支新組建的灰熊突擊炮部隊。 可以說大波波的起義軍之所以死傷那么慘重,灰熊在這其中是出了大力氣的,于德國佬那邊而言可謂是汗馬功勞,當然也更加證實了這種裝甲厚重、威力巨大的玩意兒真的是一等一的巷戰利器。 唯獨有一點,馬拉申科記得這番號218的灰熊突擊炮部隊,在既有歷史中僅僅只是一個連的編制。并且就時間上來說也不該這么早出現在白俄羅斯戰場,而應該是在波蘭,總之就是各種關鍵信息都對不上號,令咱老馬同志一時間有些懵逼。 馬拉申科所不知道的是,這種種關鍵信息對不上號,其實也可以歸功于他所引起的“蝴蝶效應”所致。 在既有歷史中,218突擊炮連受制于灰熊的產量提不上來,一直拿不到足夠數量的裝備,在開赴戰場前一直處于“人等裝備”的狀態。加之華沙起義后的第一時間德軍戰事吃緊、急需攻城重武器支援,別無選擇之下只能讓還是連級編制的218營“青春版”開赴戰場。 但這一次,在這條因為“穿越者”的存在和篡改,而變得面目全非的異世界時間線中。 四號坦克的羸弱不堪、面對蘇軍坦克的嚴重疲軟無禮,幾乎無法有效對付任何一款蘇軍中型坦克、更無談對付重型坦克的現狀,迫使德軍將本應該用于四號坦克的生產資源,更多地投入到了新式坦克的研發生產上來。 而且搞出來的新車,大部分還達不到預期的質量碾壓效果,新車到手的德軍一線部隊還沒來得及高興兩天,卻總是能絕望的發現對面的俄國佬已經用上了更新更厲害的玩意兒。后方軍工只能被迫再去研發生產更強的新車,陷入了一種極度糟糕的惡性循環。 當有限的研發和生產資源被更多地集中到新式坦克上來時,重要性不比既有歷史中那么大、至少是確實存在差距的四號坦克生產工作,就會隨之產生一些相應的變化,比如說更多空置出來、未被排進坦克生產工序里的預生產車體底盤成了閑置之物。 一線的德軍裝甲部隊嚷嚷著需要一款至少能暴打俄國佬t3485中型坦克的新車,這已經是最低要求,四號你給了我也要,但我真心不需要太多,有這資源你們不如給我造點黑豹,或者是至少能對付t3485的新玩意兒更好。 為了滿足前線所需的德國軍工,開始向新式中型坦克生產投入更多資源力量,那些預生產出來的四號車體底盤不再有那么多的實際需求,至少是不如既有歷史中的需求那么大,這點是能夠確認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