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俄國佬那可怕的毀滅性炮火總歸要宣泄,與其大家擠在一起一塊挨炸,不如犧牲一少部分人制造一個能吸引這股毀滅性炮火的宣泄口,至少這么做更有利于防御、打贏戰斗的勝算更大。 有些是總得有人去做,公不公平在這種時候已經無足輕重。 換言之,第一道陣地上駐守的德軍哪怕是在戰斗開始后跑路后撤,這都是可以被接受的預料之中情況。 只要能撤下來并且為同樣被延伸炮火給洗了一遭,只不過受創程度更輕的第二道防御陣地爭取到重整防御的足夠時間,第一道防御陣地上撤下來的部隊還能一定程度上增強第二道防御陣地的實力,這樣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若是情況再好一些、手頭有機動待命的裝甲部隊可用,德軍指揮官甚至還會在蘇軍炮火準備結束、第一道防御陣地開始接敵戰斗后,以快速機動的步坦協同機械化戰斗群前去支援第一道防御陣地,嘗試在寸土不讓的前提下給蘇軍進攻部隊以當頭棒喝、將其打回去。 但以上這些情況放今天來說卻都不存在、更無法實現。 攻速極快、裹挾著毀滅性進攻能量襲來的斯大林近衛第一坦克師,根本就不給德軍這邊以任何跑路和支援的時間。 被延伸炮火給洗了個七葷八素的第二道防御陣地尚未完全重整旗鼓、做好準備,第一道防御陣地上的駐防德軍部隊就已經宣告擊破,除了趁亂逃回第二道防御陣地上的少部分散兵游勇以外,是一支成建制撤下來的部隊都沒有,哪怕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步兵連。 要知道,那重火力雖不完善的第一道防御陣地上可是足足擺了兩個步兵團的。 這半個小時都不到的功夫就宣告陣地失守,被不知道何方神圣的一伙兇殘俄國佬吃了個干干凈凈、連個渣都不帶吐。這樣的殘酷現實,讓將野戰指揮部設在第二道防御陣地上的國防軍少將不禁一個哆嗦,自己只怕是遇上了一股真的惹不起的兇狠俄國佬。 “我們還剩下六個團,其中三個都是不滿員、大約只有一半兵力的待補充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