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太子之鞭-《搶救大明朝》
第(1/3)頁
武漢府武昌縣漢陽門碼頭,一行官吏打扮的人站在堤壩上,看著苦力將一個個蒲包從靠在碼頭上的條木船上扛下來。拉貨的人力車已經在堤壩內側等候著了。蒲包一個個堆上去,堆滿了一車就立即拉走,入了漢陽門。
一個有點虛胖的員外打扮男子眉飛色舞地說:“總算是捱到秋糧上市了,這下武昌城內的糧價總算能回落一些了,而且市面也會好起來的。官府征收的贖田米也快運到了,不少流落武漢的湖北士紳總算也能松快一些了......武漢的市面,漸漸也會起來的。”
這個虛胖的員外就是姚大橋,他現在可是武漢府公認的大米商了!雖然他的本錢不是最大的,但卻因為接了江都留守司的大單,為安置在武漢的北府難民提供了活命糧食,得到了朱慈烺的表彰,授予了皇商牌照,所以就成了武漢糧行的行首。
有了這個身份,他就能向武漢的兩行分行大量借款,在兩行借款的支撐下,他的買賣自然就做得更大了。不僅販米,而且還在湖北的漢陽、承天、荊州等府大量租地,開辦農場,還在漢口鎮的漢正街上開工建造商鋪、酒肆、旅店、米倉,買賣真是越做越紅火了。
姚大橋身邊一個長得很像個大官的九品綠袍小官嘆了口氣:“市面再好,也沒咱們多少份額了......現在的武漢三縣,滿大街都是北來之人!”
抱怨北人的是那個失了德安三四千畝土地的彭子勤,他現在已經通過了黃宗羲主持的湖北恩科,當上了大明朝的九品命官了——這些所謂的恩科,其實就是低級官員的招聘考試,和原來的進士大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朱慈烺正在漸漸的廢除科舉制度!只不過沒有公開下達廢除的大詔,而是悄悄地推行。
而廢除科舉的辦法,則是用低級官員的“官考”去替代全國統一的春闈大比。
這種低級官員的招考,被朱慈烺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恩科”,由各省學政、朝廷的吏部,或者朱大太子所指定的官員(機構)負責——因為“恩科取士”制度還在摸索,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制度,所以存在一定的混亂。
不過大的原則已經確定了,就是通過考試招募低級的事務官,允許本地任職,再通過末尾淘汰、事功年功晉升、上級推薦和吏部大考(官員升級考試)等方式,選拔出更高級的官員。
除了這種由地方或吏部的“恩科”取士的方法,國子監、南京學堂(原來的南京實學堂)、南京講武堂等“三學”,也會成為官僚搖籃,為大明朝輸送一批又一批的文武官員和伎術官。
當然了,三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引入現代教育,開辦大學的事兒現在還辦不成,所以朱慈烺也不會急著去拔苗助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谷城县|
敦化市|
静安区|
泽普县|
尉犁县|
金阳县|
大英县|
珠海市|
德安县|
太仓市|
顺平县|
万州区|
建平县|
龙江县|
车险|
玉溪市|
鹤壁市|
封丘县|
永福县|
南阳市|
旬阳县|
怀来县|
灵台县|
商水县|
红河县|
永宁县|
亳州市|
左贡县|
交城县|
龙陵县|
依安县|
丰都县|
凤庆县|
高台县|
贺兰县|
绥德县|
教育|
滨州市|
勐海县|
班玛县|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