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山東、淮北諸軍沿河而進未有必勝,但是由覺華島攻寧遠應該是有把握的!朕就不信多爾袞會對寧遠見死不救......對了,祖可法的奏章上還言及多爾袞預備從關內各旗中抽調八十個牛錄去遼地開墾呢!他能不管寧遠?” 奉天殿西暖閣中,朱慈烺正背著手站在一張掛在墻壁上的巨大地圖前面,和身后的李巖、吳襄、吳國勇、黃斌卿等四人在說話。 新落成的奉天殿有東暖閣和西暖閣這兩座附屬的樓閣,其中東暖閣是朱慈烺辦公、批閱奏章和召開兩府小朝會的地方。而西暖閣則是朱慈烺處理軍務機要的所在,一天十二個時辰都有大元帥府參謀司的參軍在那里值班——參謀司大元帥府下的一個衙署,在朱慈烺登基后,撫軍大元帥就進行了一番改組,曾經由朱慈烺擔任的大元帥一職將會長久出缺,同時設立了大元帥府左右軍師這兩個職位,主持大元帥府的日常工作。 左右軍師之下,則是參謀司、軍學司、海軍司、右通政司、武衛司等五司,以及錦衣衛、上直衛等兩衛。 其中參謀司類似后世的總參謀部,長官稱參謀司使,由左右軍師中的一人兼任,現任的參謀司使就是右軍師吳國勇。 軍學司顧名思義是管理軍事教育的,長官稱軍學司使,同樣由左右軍師中的一人兼任,現任的軍學司使是左軍師李巖。 海軍司是管海軍(水軍)的,海軍司使是黃斌卿,目前歸其管轄的仍舊只有長江水師......真正的海軍可不是說建就能建起來的,必須有一個積累水手和發展造船業的過程——而且水手和造船業往往又和海洋貿易的中心港口掛鉤,只有在中心港口,水手和船廠才會大量聚集。 在眼下的南明,能夠稱為“中心港口”城市只有廣州、泉州和正在蓬勃發展中的上海。 其中上海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底蘊終究不足,沒有個十年二十年的,也很難替代廣州、泉州成為天下第一港。 而廣州、泉州又處于南明皇權控制能力的邊緣......也不是說掌控就能掌控的! 泉州姓了鄭,就不必多說了。廣府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雖然曹友義已經帶著二三十萬“討飯團”去廣府安家,還在人煙稀少的“港深”一帶筑城開墾,但是他們的到來,最多也就是震懾一下廣府、肇慶、惠州一帶的土客豪族,連潮汕那邊都不大買賬,活躍在廣東沿海一帶的海商、海賊就更不受控制了...... 右通政司管的是軍郵,也就是信息、命令的傳遞。現任的司使是恭順侯吳汝征。 武衛司管人事的,不過不是管理全部人事,只管軍官任職和調度,不管軍官的升遷、降級和考功——也就是軍官去哪里任職,由大元帥府武衛司管。而軍官的升降裁汰,由兵部考功司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