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鰲拜去抗日-《搶救大明朝》
第(1/3)頁
大清順治五年五月,就在日本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逝世的半個月后,大清盛京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終于結束了漫漫旅途,抵達了位于黑龍江入海口附近的奴兒干新城。
奴兒干新城位于黑龍江北岸,距離黑龍江的入海口大約有70里,是一座挨著黑龍江北岸的灘頭修建的土木結構的棱堡。
堡壘是三角形的,一邊沿著黑龍江的河灘,另外兩邊都有寬兩丈深一丈的壕溝護衛。三角形棱堡的三個角上都有一座凸出的棱形實心炮臺,炮臺上安放著神圣羅馬帝國或是意大利生產的6磅青銅炮,全都是日斯巴尼亞大帆船運來的原裝貨。
在棱堡南面的黑龍江邊上,還修建有港口和市集。現在正是夏季,是黑龍江入海口一帶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奴兒干城周圍的索倫人部落會將毛皮、東珠、人參,還有其他什么能賣倆錢的山貨送到奴兒干市集上販賣。來自關外九旗和鑲綠旗的商人,則會利用松花江、嫩江、黑龍江的水路,將糧食、食鹽和鐵器運到奴爾干城,用來交換索倫人的特產。
還有十來條由說山東話和徽州話的朝鮮商人經營的3000石鳥船,從順治四年開始就跑起了奴兒干——海參崴——釜山航線。
這些商船往往是夏季由釜山北上,將布匹和百貨雜物運到奴兒干都司,然后再將毛皮、東珠和各種藥材運去海參崴。在海參崴港卸下毛皮、東珠,再裝上更多的藥材(人參、鹿茸、虎骨什么的),運去釜山。一年就跑一個來回,但是賺到的錢絕比跑北洋航線多幾倍!
正因為有了這些“朝鮮鳥船”,奴兒干城的港口和商市也就在很短的時間內繁榮起來了。原本被人當成苦寒之地的所在,現在因為太平洋毛皮、珍珠貿易的帶動,變得日漸繁華了起來。
“呵呵,穆里瑪,你干得不錯啊!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也闊起來了!”
站在奴爾干三角城堡的城墻上,看著下面繁榮的市集和碼頭,多鐸挑起大拇哥夸贊起了穆里瑪。
穆里瑪哪里敢居功,“王爺,您可真是折煞奴才了,這哪是奴才經營出來的?這全是皇阿瑪和王爺您高瞻遠矚,聯絡了日斯巴尼亞人,這才讓奴爾干繁榮起來的。”
“有功就是有功,”多鐸一擺手,“有什么好謙虛的?本王行事賞罰分明,一定上奏為你請功。
鰲拜!你兄弟干得不錯,你的索倫騎兵練得怎么樣了?不會讓本王失望吧?”
鰲拜自打被哥薩克人打敗后,就在忙兩件事兒,一是埋頭整頓黑龍江沿岸的防務。除了奴兒干堡壘外,還修建了伯力堡壘、璦琿堡壘、拉哈蘇蘇堡壘、海蘭泡堡壘等四大堡壘,還在松花江附近的阿城修建了城池,作為黑龍江昂邦章京的根本之地。
第二件事則是編練索倫先鋒營。所謂的索倫先鋒營,就的鰲拜之前向多爾袞提出的專克哥薩克的新式騎兵,不披甲,不騎射,而是裝備騎槍、火繩槍、馬刀和伊犁良馬,采取下馬射擊,上馬沖擊和集團沖鋒的戰術。
一開始的時候,這個索倫先鋒甲喇的編制只有1000人。但是后來黑龍江沿岸的索倫部落的壯士都踴躍投軍,而且瓦剌蒙古和日斯巴尼亞人又送來了足夠數量的伊犁馬以及火繩槍。所以多爾袞就批準了多鐸、鰲拜提出的擴充索倫先鋒甲喇的計劃,將編制擴充到了3000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镇县|
娄烦县|
青阳县|
龙江县|
卢湾区|
红原县|
香格里拉县|
津市市|
蒙阴县|
孙吴县|
宁海县|
靖江市|
三穗县|
屏东县|
东港市|
灵寿县|
芮城县|
什邡市|
巴东县|
治多县|
吴川市|
长乐市|
四会市|
阿坝县|
南华县|
沐川县|
东乌|
东阳市|
天气|
邮箱|
凌源市|
景德镇市|
荔波县|
祁门县|
普宁市|
长宁区|
阿拉善左旗|
吴江市|
抚宁县|
高青县|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