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準格爾部的巴圖爾琿臺吉的生命已經到了盡頭,余下的時間所剩無幾,但就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卻做成了兩件足以改變準格爾蒙古人最終命運的大事。 一是擊敗了準格爾部的宿敵哈薩克汗國,為準格爾部贏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間。 二是領導準格爾部歸附大明,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當中!唔,這事兒可不得了啊,意義比打敗哈薩克人更加巨大! 因為歸附大明,接受北庭大都護的冊封,還為僧格討來了大都護留后的職位,就意味著在準格爾部樹立了一個絕對的權威。 而在幾個月后,當陪同噶爾丹前往南京的策凌喇嘛帶著同大明達成的協議和大明朝廷發給的半年軍費(價值12.5萬兩白銀的絲綢、布匹、鐵器、槍炮、火藥),通過絲綢之路的草原路線,輾轉送到道爾本厄魯特森木城堡的時候,剛剛從已故的父親巴圖爾琿臺吉手中接過準格爾部的綽羅斯.僧格,立即就得到了部眾們的擁護......畢竟誰也不會和價值12.5萬兩銀子的財貨過不去啊! 既然僧格能從大明朝廷那里騙到財貨,那么大家就擁護他當大都護吧! 當然了,朱皇帝的好東西也不是白給的。在分完了好東西后,準格爾部的勇士就得出兵替大明朝廷去收復自古以來的神圣領土了...... 等到僧格從天山以南的安西地盤上滿載而歸后,他在準格爾部的地位就更加鞏固了。 ...... 在西域的準格爾部忙活著內部的權力過渡以及維護祖國統一事業的時候,在六七千里外的那個半島上,這個時候同樣面臨著大明皇帝朱慈烺所帶來的變局。 朝鮮昌德宮,這是一座“修舊如舊”的寒酸宮闕。之所以說是“修舊如舊”,是因為這所建于大明永樂年間的宮殿在壬辰倭亂和仁祖反正中兩度被焚毀,在仁祖反正事件中上臺的仁祖李倧攢了半輩子的錢想要修復昌德宮,但是因為清國的入侵而未能如愿,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拆毀的仁慶宮以獲取材料的辦法修復部分昌德宮。 因為是舊材料修復昌德宮,自然就是修舊如舊了。 可即便如此,李倧生前都沒能看到昌德宮修復工程完工......因為沒有經費,再加上工匠民伕們拿不到工錢而故意拖延,修復部分昌德宮的工程一直拖到李淏即位后的第二年才剛剛完工。 不過完成了仁祖李倧遺愿的李淏并不滿足,他還有自己的雄心壯志! 在他看來,朝鮮王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而且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禮儀之邦不應該是總是成為鄰國欺侮的對象,朝鮮應該要自強,要雄起,要成為一個堪比大明的上國。 而幫助朝鮮過去的父國大明擊敗清虜,恢復中原,在李淏看來就是朝鮮雄起的捷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