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832章 王師又來了(求月票)-《搶救大明朝》


    第(1/3)頁

    十一月,凜冬已至。

    山東省大清河以北這塊地皮,又到了城頭變換大王旗的時候了。從崇禎十七年開始,這塊地盤已經換了幾茬主子了。第一茬是明換順,大順派出的知縣取代了明朝的官員,成為地方的百里之侯。然后則是一段時間的明清順三不管,一群地方豪強應運而起,算是第二茬。再接著是大明的山東巡撫高宏圖來招撫,不少豪強當上了大明的民之父母,這就是第三茬了。第四次換主子則是大清朝的第一次南征,就是豪格被打死那一次,大清河北都歸了大清,一部分豪強又剃了頭當了大清朝的好奴才,另一部分不甘心當清奴的大明好地主則跑去了大清河以南,跟著高宏圖和左懋第混。

    在第四次換手之后,大清河北的局勢倒是漸漸安穩下來了。大清朝看著好像是做長線的,一拿就是好幾年!而且還開始在大清河北的州縣推行計口授田——這可是人民群眾想了多少年的美事兒??!闖王都沒給山東人民辦成,居然叫大清朝給辦成了......

    當然了,不滿意的人也是有的!一幫留在家鄉沒有跑路的地主富農都是不滿的。

    好好的家業,怎么就要分給別人了?

    不過他們這些人也掀不起多大的浪花,因為他們當中最能折騰的,不是投了高宏圖左懋第,就是投了大清朝當了好奴才。剩下一些不是死讀書的,就是一心一意搞生產的。

    死讀書當然是敗落下去的,不餓死也成了村子里面最窮的人,成了讀書無用的典型。

    而會經營的總能找到賺錢的機會,在多爾袞放開鑲綠旗名額后,許多都買了個旗人身份,遷去大同了。還有一些沒去大同的,后來也大多從孔有德或耿仲明那里買了旗人身份,或是干脆渡海去了東北——從山東這里去東北當旗人最簡單,花費也最低。只要坐上說山東話的朝鮮人或日斯巴尼亞人的沙船,渡海去梁房口(營口),上岸之后找個剃頭攤子剃個辮子頭(關內旗人是老爺,所以漢民不能隨便剃頭,關外沒這規矩),然后就去關外十旗設在梁房口的衙門報個道。想要種地的就說自己是關內九旗中某一旗的包衣奴才,因為主子破落,不得已出關謀生。然后就能得到身份和份地了,如果愿意服兵役的,就是旗人,不愿意服兵役的就是旗奴......如果不想種地,而是要行商為業,那就報個鑲綠旗。

    鑲綠旗不必服兵役,還可以在關外各地自由走動,但是不得占有土地,不得向旗民旗奴放貸,還必須繳納人頭稅。而且關外的商業不發達,九大皇商的壟斷也很厲害,所以普通鑲綠旗商人的買賣并不容易做。

    所以闖關東種地還是主流......也正因為有這條出路存在,所以清朝在山東這邊又是圈地,又是計口授田的,也沒惹出太大的動靜。

    就在大家以為大清朝的統治已經安穩,大明王師再來不了的時候,王師騎著騾子打著黑槍就來了!

    這可真是讓人意想不到??!統治濟北府的清兵雖然不是正經的八旗老滿洲,但實力看著還行,披著綠色棉甲,頂著綠色頭盔的戰兵看著都挺威風的,馬隊也多,來去如風,揚威耀武,怎么都比大家伙印象中的大明叫花兵厲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禹州市| 马鞍山市| 马尔康县| 武鸣县| 新民市| 新源县| 班戈县| 临泉县| 昭通市| 兴化市| 太白县| 汝南县| 康保县| 张家川| 楚雄市| 合山市| 凤城市| 青州市| 大方县| 晋中市| 浮山县| 江北区| 临清市| 阳朔县| 茶陵县| 绥德县| 柳林县| 淳安县| 新沂市| 宁陕县| 金川县| 儋州市| 溆浦县| 东兴市| 鹤庆县| 连江县| 富平县| 阿城市| 夏河县|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