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順治說的是大蒙古無路可退,而不是大清......這是兩個概念! 如果他說大清無路可退,那幾個主守的議政王大臣準有話說。 大清國怎么會無路可退?北京城不就是退路?現在都固若金湯了! 而且北京城內還有個皇城,最近也在改建,也要整成個棱堡。皇城之內還有煤山堡壘,紫禁城并沒有改建計劃,因為當明軍連著攻破北京棱堡和皇城堡壘后,守備的大清勇士應該已經損失慘重,不足以再守備紫禁城了。所以負責北京布防的九門提督蘇克薩哈就選擇了位于皇城之內,紫禁城以北的煤山作為大清順治皇帝的最后庇護所。 煤山可高啊,有十三四丈,面積又不大,所以不需要太多的守軍,而且還緊挨著北海,方便取水,可以長期堅持。 所以蘇克薩哈就奏請順治皇帝批準,開建煤山堡壘。這堡壘是個多層堡壘,底層在煤山和北海之間,修了二百多丈長,三丈多高的城墻。城墻的東北、東南兩個角正好搭在煤山上,西面依著北海,南面對著紫禁城,北面則對著皇城的北墻。三面城墻都很厚,足有四丈開外,夯土包磚,靠外一側還是斜面。而城墻的西面就是煤山堡壘的第二層,那是依靠著煤山的山體建設的,第二層上面是第三層,第三層上第四層,第四層上是第五層......一共有五層城墻,真是固若金湯啊! 而且蘇克薩哈還打算把幾門紅夷大炮運上煤山堡壘的第五層,居高臨下打炮! 這是多好的退路啊! 足夠能堅持到皇太叔多鐸的援兵抵達,如果實在等不著,那就...... 但是大蒙古國就不一樣了! 大蒙古國是沒有退路的,成吉思汗開創的事業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順治看了一眼自己的內大臣兼怯薛營統領納穆生格,他可是姓的孛兒只斤的,正宗的黃金家族子孫啊! “大汗所言極是!”納穆生格當然知道該說什么話了,“咱們大蒙古國已經丟過一次北京城了,可不能再丟第二次了!而且跟隨大汗南來的幾萬草原上的英雄都等著替祖先報仇雪恨呢!現在機會來,那幫南蠻子逆賊自己送上門來。他們有什么本事啊?不就是騾子兵打黑槍嗎?能和咱們蒙古人的騎射相比?咱草原上的英雄遇上這種打黑槍的奸賊,那還不是遇上多少就殺多少啊!” 這話說的漂亮極了!而且聽著也解恨啊! 可問題是順治皇帝帶來的蒙古人在河套草原上似乎就打不過大明朔方軍的“黑槍兵”,在草原上也打不過哥薩克的“黑槍兵”。 而且無論是朔方軍還是哥薩克,都沒裝備燧發槍,靠火繩槍就把蒙古鐵騎給打翻了...... 順治皇帝滿意的點點頭,“說得好......咱們蒙古人不能再叫南蠻子第二回攆出北京,不,是大都城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