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時候正是關外東北的天氣最寒冷的時候,茫茫的遼西走廊上一片冰封雪覆,連附近的海面也凍得堅硬如鐵,都能在上面走人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也是分駐在遼西走廊上的旗民們最安心的時節,不用擔心越來越兇殘的明軍會突然在遼西綿長的海岸線某處登陸,甚至也不用提防著明朝的細作密探駕著小船偷偷登岸活動。 冰封的海面,就是難以逾越的天險。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面,明明倚著大海的遼西走廊,就是一片對大明帝國完全封閉的冰封之地。 所以,當大清皇太叔多鐸率領他的大軍,浩浩蕩蕩的行進在遼西走廊上的時候,壓根就不用擔心被明朝方面察覺——即便遼西這里有明朝的密探潛伏,也沒有辦法把打聽到的消息傳送出去。 為了達成出兵的突然性,多鐸直到遼西海岸兵封之前,都呆在他的盛京宮殿內,一副準備貓冬的模樣兒。而且他還頻頻放出消息,說自己準備在順治皇帝殉國后即位。 他是皇太叔嘛! 順治要是在煤山城堡內殉國了,他不就是大清皇上了? 所以他在關外擁兵自重,眼看著順治皇帝倒霉也是很正常的。 在放出了自己準備坐觀順治皇帝駕崩的消息后,多鐸還在順治十年冬季來臨時,以明清開戰為借口,封鎖了遼南的小黑山關和梁房口港,還派兵進入朝鮮王國的義州布防,同樣以控制了遼東和朝鮮之間的通道。通過封鎖道路,頂著鑲綠旗身份的錦衣衛特務們傳遞消息的效率也大為下降。 隨后,多鐸就向關外的一府四昂邦九固山下達了點集大兵的命令! 現在年關剛過,在遼西走廊凍得硬邦邦的官道上,由關外九旗壯丁所組成的五萬五千人的大軍,就趁著天氣晴好的日子,滾滾而行,在多鐸的統率下,向著山海雄關而去了。 和一年多前碣石山大戰時東軍的編成情況有所不同,現在匯集到多鐸麾下的軍隊中有了更多的騎兵馬隊,這是因為多鐸在碣石山大戰后從關內拉走了大批的老八旗子弟。 而多鐸也在碣石山大戰中進一步認識到了火槍騎兵的價值,在拉了大批老八旗出關后,就重點擴充了前鋒營騎兵的人數,到了順治十年末,多鐸麾下的前鋒營騎兵的人數已經從原本的6000人擴充到了12000人,翻了整整一倍。還有同樣數量的驍騎兵,也就是傳統的八旗馬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