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慈烺哼了一聲:“四川多有水田,且少有水旱之災,氣候適宜,種稻可以一年兩熟,即便是一千多萬畝水田,年出白米也該有四五千萬石,怎么只給朝廷一百零八萬石?天良何在?如果四川能給足三百萬之數,朝廷還用得著連年旱災的陜西交稅?若能免陜人之稅,又何來流寇之禍?如今四川士紳之難,實乃自作自受,朕每年拿出三百多萬軍費,仁至義盡,再沒有了!” 什么意思?那么大的一個四川,那么大的一個云南,這就不要了? 曾英怎么也沒料到朱皇帝會在這個時候撂挑子不管四川、云南了。可是朱皇帝能放棄,他不能放棄啊,只好硬著頭皮進言道:“陛下,這,這......這四川、云南都祖宗留下的土地怎么可以捐棄?” “別和朕說這些沒用的!”朱皇帝笑著道,“朕的朝廷現在年入萬萬以上,不差四川的一百來萬,不要也無妨!” 四川啊!天府之國啊! 每年上交的稅收少于一千萬怎么能行? 現在四江兩湖閩粵一共八個省共同承擔了一個億的租稅,這個數目絕對不輕了! 如果朱皇帝只讓四川交一百多萬,那么四江兩湖閩粵的士紳不要吵翻天?而且四川人民良心上也過不去啊! 曾英被朱慈烺的話說的啞口無言,而馬士英已經明白朱慈烺是想要加四川的稅! “陛下,”馬士英道,“四川歷經多年戰亂,民生凋敝,百業荒廢......即便收復,也需要多年的休養生息。” 朱慈烺笑問道:“既然民生凋敝、百業荒廢,流寇怎么就維持了那么多的軍隊?川貴大軍不下十萬,火槍、大炮、胸甲也應有盡有,軍餉軍糧也都足額供應,怎么就打不過流寇呢?曾英,你說說。” 說什么呀? 軍師府年年都派參謀團去川貴調查,對川貴的情況非常了解。川貴大軍雖然不及朝廷直屬的陸軍那么精銳,而且營級方陣在“地無三尺平”的川貴山區也有點不靈活。但是川貴明軍敗多勝少的主要原因就一個——大順軍起碼有二十萬人!而且裝備水平也不算太差,至少在崎嶇的山林地形中,大順的裝備也夠用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