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大明真的有好官嗎?-《搶救大明朝》
第(1/3)頁
曾英是軍戶武官出身,一直都在川軍當中任職,雖然到南京上過補習班,但是并沒有留意過如今大明的新官制,所以聽阮大鋮這么一說,也不知道對不對,只好用目光向自己的老上級馬士英求解。
馬士英道“彥侯你有所不知,如今朝廷實行的是官吏一體。文官的仕途通常就是從從九品的州縣小吏開始,入仕的途徑有舉薦,也有科舉,科舉為主。科舉者,就是州府初試,部院復試。兩試通過就有了官照,如果復試在部,就是分配到朝廷的衙門做個芝麻大的小官。如果復試在院(省),那就在地方任官,少數在省、府直屬衙門做官,多數發往縣衙或屬州州衙,從最微末的小吏干起。一年一次考核,三年一次升降,背后還有各府州(直隸州)的巡查御史隨時找麻煩依著陛下的設想,將來一縣(屬州)之父母,都要由本縣小吏通過層層考核晉升而來。縣(屬州)以上,除非有特旨,否則必須外任。
而地方行政,則以縣(屬州)為本,以府(直隸州)督縣(屬州),以省督府(直隸州),這樣層層監管,級級考核,再設立升降裁汰之額度,以使上下流動,讓能吏可以升遷,無能之官得以降職裁汰。同時再以御史體系督廉查貪,以錦衣衛南衙搜捕不臣。
也就是說,如今我大明之官道,乃是得官易,升官難,保官也難了”
阮大鋮補償道“若是能中太學進士,倒是容易一些,三年學成之后,可以直入翰林院,還可以擔任學官。
另外,京學堂出身也能擔任對口的伎術官,什么工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戶部等等的衙門,都有許多伎術官。不過學官、伎術官都很難他任,除非有天子特旨。”
經過將近十年的改革和調整,大明的官制和科舉制度,已經被朱皇帝改得面目全非了。科舉制度甚至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了!因為太學試難度極高,而且考入太學后還要在太學學習三四年,才有可能得授官職。但是點翰林的機會是很渺茫的,大部分會被發去擔任學官,雖然品級和俸祿都不少,但是很難他任。和原來的進士出身根本不能相比。
而“舉人出身”,也就是“部院兩試”出身者,出路雖然較寬,但都是從最底層的官吏做起,實際上就是原來的吏員。因為吏員的數量多,所以入仕的大門開得就比較大,但是升遷就很難了,還有個要命的“裁汰額度”盯著,如果連續三年考核不及格,那就要面臨降職或裁汰——是降職還是裁汰要看官職大小,官小的沒法降級,那就直接裁汰了!
當然了,這種有升有降有裁汰的制度,對于官吏們來說也是有利有弊畢竟上面的官不能降職,下面的人也不容易升上去啊!
而且官吏如果不能裁汰,那么每年留給新人入仕的機會不就少了?
另外,克難功臣是不能通過考核裁汰的,會根據功勞大小給個保底官。也就是實在考不及格的,安排個閑差養著。功勞大的,保底官就大,功勞小的,保底官也就小了。
總之,朱皇帝的朝廷就是要盡可能把不合格的官員踢出去,把能辦事的官員提拔上來。那些能從一大堆小吏當中躋身縣令,再從一大堆縣官或縣級官員中脫穎而出,位列州府的高官,多半都是有幾把刷子的,而且操守也過得去至少不能讓那幫抄家御史抓住把柄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鞍山市|
进贤县|
盐津县|
普兰店市|
丘北县|
昭苏县|
虞城县|
陕西省|
元氏县|
嘉祥县|
太白县|
交口县|
东宁县|
晋江市|
桐柏县|
马尔康县|
迁西县|
弥渡县|
贵南县|
米林县|
双鸭山市|
木里|
万源市|
滨州市|
高邮市|
杭锦后旗|
宝坻区|
东兰县|
舞阳县|
饶阳县|
西和县|
壤塘县|
政和县|
山丹县|
水城县|
石渠县|
南京市|
琼结县|
虹口区|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