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可他的銀子是哪兒來的?”崇禎還是想不通啊! 龐天壽搖了搖腦袋,說:“雖然萬歲爺的朝廷挺能摟錢的,可是萬歲爺自己一年只拿三十萬兩,是一個銅板都不多曾拿的,而且每年都花得一干二凈,根本沒有什么結余......” “那他是怎么當上最富的?”崇禎上皇雖然已經過上了荒淫無道的退休生活,但是他的年紀并不大,不過四十多歲,而且身體又好,思維還非常敏捷,所以依舊沒有放下學習——學習哲學、法語、數學、格致學和怎么當皇帝的學問!五門功課都很不錯,妥妥的學霸啊! 可是學霸崇禎的智商雖高,但是財商卻很低,別說學會朱慈烺斂財的本事了,看都看不明白! 要是能明白一點,他也不會跟龐天壽討論朱慈烺怎么就變成大明最富的問題了。 “這,這,這奴婢上哪兒知道啊?”龐天壽當然不知道了! 雖然明朝皇帝經常需要依靠太監斂財,但是太監本身也沒什么財商——在文官集體不作為,勛貴全都躺倒不動,皇帝本人又長于深宮,根本不通財務的情況下,太監就是唯一可以替皇帝去刮錢的人了。 可是真正會刮錢,會經營的人,又有多大的可能成為太監呢? 比如那個魏忠賢二十七八歲時窮得沒活路,只好把自己閹了入宮當太監,這樣的人能是理財高手?天啟皇帝只能靠他去摟錢,本身就是個悲劇。而崇禎連個魏忠賢都沒有...... 可鄭芝龍就厲害了,一樣出身微末,白手起家,二十七八歲時已經是大明首富了,家里的錢比戶部還多,要斂財就得找這樣的人啊! “龐伴伴,擺駕老山宮!”想來想去崇禎上皇終于做出了一個看上去挺英明的決定——去老山宮問朱慈烺吧! 放著現成的大明最富不去問,和一太監較什么勁兒? 由南京城內的仁壽宮出發,坐上龍舟,由秦淮河入長江,過江后到浦口的御用碼頭,再換上四輪馬車,一路往老山宮去,水路有二十七八里,陸路有三十幾里,總共六十多里地兒。 崇禎是上午出發的,抵達老山宮的時候正好趕上吃晚飯。 朱慈烺本來在龐家花園和瑪麗.曼奇尼一塊兒“練習法語”,聽說上皇來了,也只好把小洋馬的“法語課”丟一邊,走甬道回宮,然后讓人在燕山殿擺了酒菜,還拉上吳三妹、鄭茶姑兩人一起作陪。 也算是其樂融融的一席皇室家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