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下好了,軍事會議開成投資分析會了。 朱慈烺思索著道:“開發遼土,當以運輸之利為先,而運輸之利,首推水運。水運之利,一是海運,二是河運。現在遼東、遼西的海軍和遼河水運并沒有銜接起來。所以在遼河河口地帶建立海港,建立河運、海運之樞紐,當是開發遼土的第一要務!” 他說的地方就是日后的營口。在后世是不知道是三線還是四線城市......不過現在沒有幾十萬噸的巨輪,也沒有火車鐵路。所以遼河及其支流在貨物運輸上的價值是極大的!因為遼地的出產,除了人參、鹿茸、毛皮、東珠這些價格挺貴,但是對整體經濟帶動不大的物產,就是糧食、木材、牲口這三樣了。 而這三樣東西的運輸成本都很大,走陸路運往關內就虧了! 如果不能把糧食、木材、牲口運往關內,那么遼河流域的經濟就很難有什么的大的發展,經濟發展不起來,遼河流域也就負擔不起規模龐大的駐軍,大明經營遼地的成本就會變得非常高昂,以至于不能負擔。 另外,遼地的經濟和內地不能充分交流、融合還會產生另一個結果,就是遼地會變成一個在經濟上相對獨立的區域。 這意味著中央很難通過經濟和金融手段控制遼地...... 朱慈烺說:“遼土所產的糧食、牲口、木材,當會大量供應關內的河北、山東,而遼地物資運往關內的最佳路線,則是遼河河口至天津。所以天津將是平遼之后,所受利益最大的城市! 朕的平遼行宮,就設在天津!” 從地圖上看,登州和旅順之間的航線,似乎才是遼地物資外運的主要路線。 但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旅順和登州的背后都沒有內河運輸體系支撐。所以輻射能力有限,遠遠比不上遼河河口和天津有利。 朱慈烺又道:“以后天津升級為府,就是北地之腹心,而遼河河口......朕賜名為天河府,就是遼地的根本之地!” 朱皇帝說到這里就是一停,目光在會議桌兩邊一掃,除了鄭芝龍,其他人都在埋頭記錄——這是又一個發財的風口啊!趕緊去天津府投資置業吧......一定要只租不賣,以后可以傳給子孫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