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大順,要當官,就得先當上府兵! 武官就不說了,不當兵怎么當武官?而想要當大順的文官,同樣也得先當府兵! 在服了至少一次上番役,并且獲得優等的評定成績后,才有資格參加大順朝廷的科舉考試。 考上秀才,就能在本縣當個小吏,可以有一份固定的俸祿。考上舉人,則可以當一個底層是小官。考上進士那就厲害了,立即就可以授一個縣官。 當然了,無論是秀才、舉人、進士,都擁有府兵的身份,每年都要服15——30天的上番役,以保持他們的戰斗力。 不過這些“官吏兵”是不會和普通府兵一起服役的,他們通常是去重慶或昆明服役,而且也不在地方折沖府的管轄之下,而是屬于直屬大順皇帝和太子的內衛諸府管轄。 總之,在如今的大順國土范圍之內,成為府兵毫無疑問是所有男兒的夢想! 府兵專用的藍色麻布窄袖長袍,絕對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誰要穿上這一身去相親,女孩子的眼睛都是發亮的。 而要成為府兵......通常只有兩種方法,一是挑兵。就是考試當兵!當然不是考八股文章,而是考核武藝。不過因為大順朝廷手里已經沒有多少可以授出的土地,所以每年放出來的挑兵名額有限,非常難考! 二是子承父業。但并不是府兵的兒子一定可以成為府兵,得根據府兵本人的官階,決定有多少個兒子可以通過繼承成為府兵——實際上就是根據府兵本人擁有的土地多少,決定有幾個兒子可以當兵! 因為一個府兵必須有一份相應的土地以保證其擁有服役的財力。經過幾次改革后,現在府兵土地的多寡并不是以“畝”計算,而是以收租多少計算——府兵可以自己種,也可以放租,但是大順朝廷還是會根據土地的租金多少來授田,以免出現土地看著挺多,但實際上收不上幾個租子的狀況出現。而一個最低級的府兵正兵,應該擁有可以收入40石大米或等價農作物的地租的土地。 而司馬於身為部總,則擁有可以收入120石大米或等價農作物的地租的土地,也就是說他可以將這些土地平分給三個兒子,讓他們都成為府兵......但是他現在有四個兒子,還有兩個娘子和三個女兒! 而且他和他的兩個娘子都還年輕,可以繼續生養...... 120石的大米不僅要負擔他本人的兵役,而且還要養活家里的十口人,還要為三個女兒攢嫁妝......壓力山大啊! 所以當司馬於在這一次的點兵大令上看到“土地券”三個字兒后,眼睛都直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