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軍的狡猾,終究還是超出了圖海的想像! 受命誘敵的圖海一出兵就遇到了大大出乎意料的狀況,他不知道敵在哪兒?不知道敵多少?也不知道敵人想去哪兒?變成了一個“三不知將軍”。之所以會三不知,并不是因為圖海愚笨,而是因為他遇上了的明軍是一支全游騎部隊,是大明的黑槍騾子兵和蒙古喀喇沁蒙古部落輕騎兵的組合。 前者的戰斗力相當強悍,都是大寧軍的老兵,不少人有十年以上從軍打仗的經歷,經過非常嚴格的訓練,裝備精良,戰術靈活。別說是現在的滿洲馬甲,就是滿洲極盛時代的白甲兵和紅甲兵遇上他們也得挨黑槍...... 而后者的戰斗力雖然稀爛,但架不住他們熟悉遼西山地和遼河河套地區的地形,是最佳的帶路黨人選。 兩者一結合,立即就把清軍方面的義州梅勒章京圖海給整成個“近視眼”了。離義州城遠一點,他就看不清了。 直到大清順治十五年九月十三日,“近視眼”圖海才站在義州城的城門樓上,模模糊糊看見了他將要引誘的敵人。 敵人就是高高豎在三四里開外的是一面三軍司命旗——在明軍當中,只有提督、總督、節帥和朱慈烺本人臨陣督軍的時候,才會立起三軍司命旗。朱慈烺是不可能來的,而大明在關外的總督朱純臣也不可能跑到義州城下,所以在義州城下督軍的應該是明朝的一省提督、一軍提督或是一鎮節帥。 明朝并沒有正式設立遼陽省,自然也沒有遼陽省的提督,而可能出現在遼西戰場上的一鎮節帥應該就是朱慈炯、高杰和黃得功等三人之中的一人了。而高杰的北平鎮和黃得功的大寧鎮的總兵力都是兩萬多人,但是不可能一起出動,最多也就拉出來一萬幾千人。 至于一軍提督,那就可怕了!據圖海所知,明軍的“軍”并不常設,只有組成兩個(包括兩個)師以上的野戰集群時,還會成立軍部,任命軍提督。也就是說,如果義州城外這面三軍司命旗屬于一個軍提督,那么大凌河這一路的明軍人數很可能超過三萬......甚至更多! 這個數目可有點多了!即便引著他們深入了,攝政王多尼手頭的八萬大軍也不一定能一戰而勝啊! 一想到三萬四萬甚至五萬明軍源源不斷的沿大凌河而進,圖海就不由自主的將視線向遠方移了過去。在這面豎在義州城外三里開外的這面三軍司命旗西北面,還有滾滾煙塵沖天而起。煙塵很大,讓想推算出來犯明軍數量的圖海有點膽戰心驚。 憑著煙塵判斷敵軍的數目本就沒個準數,步兵和騎兵踩出來的煙塵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如果是一人配屬幾匹騾馬的騎兵,那折騰出來的煙塵就更大了, 黃得功率領的部隊雖然只有一萬三千多人,但因為是全馬隊,而且人馬(騾)之比達到了一比三以上,一萬三千多人配屬的馬匹和騾子在四萬匹以上。十六萬只蹄子在義州城外的曠野上踩出的不僅僅是灰黃色的煙塵,還有讓圖海感到膽戰心驚的殺氣! “如果來敵是步騎混合的部隊,這樣的煙塵至少得有五萬人啊!” 說話的是義州鎮守昂邦章京(總兵)遏必隆,他可比圖海有經驗,遠遠一看已經估算出一個數目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