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免什么?”李過沒明白。 “緬甸的緬,戶調的調?!崩顏砗嗟?,“就是為開拓緬甸所加的戶調......朱家興七路大兵伐我,其中一路就是攻打緬甸的。緬甸是額們大順的退路,不對,是額大順興旺發達的根本。緬甸有沃野數千里,還有海路可以通達天下萬邦。現在四川人口漸多而田土有限,再過二三十年,就怕川田養不了川人了。到時候百姓何以為生?額大順江山有如何可安?因此兒臣還想加征緬調用以開拓緬甸的田土,修建緬甸的城塞,將川中無田無業之口,逐漸送往緬甸安居。” 李來亨看了眼老爹,見他苦著臉在掰手指頭,就知道他的“婦人之仁”又犯了,連忙加重語氣道:“阿達,這個緬調真的是為了百姓著想??!緬甸中部、南部有大片的平坦沃野,加在一起比四川的土地都要廣大,而且人口很少,荒地很多,正好可以養活川人?!? 李來亨說的當然是有道理的。真正能對盤踞四川、云南的大順帝國構成致命威脅的,并不是朱皇帝的所謂七十萬討伐軍。 因為根本就沒有七十萬討伐軍,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現在的大明基本沒有土地兵役制,主要靠國家雇傭兵維持統治——國家雇傭兵是非常昂貴的! 最低級別的衛士在駐防期間的月俸就是二兩銀子,一年要發13個月,總共是26枚銀行兩幣。軍糧月支五斗,菜金四個月給一兩,軍服一年做兩身,軍靴一年給兩雙,布鞋給六雙。另外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供應,如果全部折銀,一名衛士在駐防狀態下一年的人事開銷總在40到45枚一兩銀幣之間。如果是武士級、校尉級的老兵,花銷可就更大了,軍官不說了。 這樣的軍隊要養七十萬,一年就得三四千萬,要派他們去打仗,只怕七八千萬都不夠了......所以現在大明朝廷直轄的明軍陸軍就是31個師,再加上一省一個督標,四江兩湖兩廣兩河山陜山東遼陽福建十五省就是十五個督標,再加上一些直屬大元帥府的獨立部隊和軍校,滿編情況下還不到六十萬,都派出去也湊不上七十萬。 當然了,除了這些直屬朝廷的軍隊外,大明還擁有許多內屬藩軍,不包括名不副實的北庭都護府,現在的大明一共擁有安西、河西、朔方、安北、北平、大寧、黑龍江、建州、東寧、金甌、靜海、西川、川邊、平蠻、貴州等十五藩鎮。這十五藩鎮軍隊多寡不一,平均一下也就在兩萬上下,總共約有三十萬。 不過這些藩軍的防區都是天南海北的,能夠用于討伐大順的人數實在有限。也就是西川、川邊、貴州、平蠻四個專為大順而設的軍鎮能多出一點兵。加上朝廷直轄全軍,估計也湊不上70萬......而且朝廷直轄軍也不可能都出陣,各省督標原則上是不出省界的。另外平遼軍至今還沒解散,十多萬將士依舊駐扎遼陽和科爾沁草原。 所以宋獻策算出來的五十萬大兵,已經是大明出兵的極限了。而極限是不可能長久維持的,所以朱慈烺即便全力以赴的用兵,能夠長期投入在討伐大順國戰爭的軍隊,也就在三十萬左右。 而利出一孔的大順在軍事動員上的能力是很強的,通過土地兵役制可以長期維持三十五萬大軍,比大明那邊還多五萬。哪怕戰斗力有所不如,但是憑借地形堅守,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但是這三十五萬府兵和五萬官吏也給大順帝國的小農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光是這四十萬人就占據了四川、云南兩省田土的半數,甚至更多......四川、云南的人地矛盾,也因此被大大激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