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推出《儒經》可是關系到整個天朝文明圈團結的大事兒! 不僅是編纂,還涉及到推廣傳播! 傳播一直是儒家的短板,傳了那么多年,也就在華夏、朝鮮、安南、日本有市場。別說和基督教、天方教比,就連佛教都不如啊! 另外,還要討論的就是“圣賢分級制”和忠烈賢良祠的事情了。這是黃宗羲提出的,參與編纂《儒經》的大儒就聯名上了個奏章,提出了要給“生而為賢,死而為圣”定一個標準,并且要設立專門的祭祀和評定機構......儒家傳播不利的原因,除了文言文太難讀懂之外(自己人都讀不懂,還怎么傳播?),還有就是沒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去負責傳播了。 朱皇帝掌權以后,也沒少琢磨這事兒。 但是飯得一口口吃啊!傳播儒學并不能只靠“物理”,還得有道理。道理上至少不能讓人駁倒,再用物理相加,才能以理服人。所以在傳播儒學之前,朱慈烺先得把儒學的道理給理順了。 而儒學的道理......靠他一個人是隨便怎么樣都理不順的,所以他就借著多爾袞曲阜倒斗的機會,推出了《子論格物篇》作為引玉之磚。 現在《子論格物篇》出世差不多十載了,也的確引出了許多道理。也讓“格物致知”和“天人合一”的儒家真理體系變得比較堅實了。 在儒家的真理體系變得堅實之后,孔胤正、黃宗羲、王夫之、張果中這些大儒才能寫出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極為高深的《儒經》——儒學終究還是學派,而不是宗教!所以必須堅持用思辯去探尋天理,而不能用天啟神諭去闡述天理,更不能生造一個法力無邊的神作為崇拜的偶像。 所以在深入研究《子論格物篇》之前,孔胤正、黃宗羲、王夫之、張果中等人是根本寫不出《儒經》的。 “美穗,說說你對天理的看法!” 清涼閣底層的會堂當中,朱皇帝當著與會的一群朝臣大儒的面,問起了高田美穗對天理的看法。 這下可把美穗給嚇了一跳——這事兒不能亂說吧?那么多大老爺在場,說的不對,要不要切腹謝罪? “說吧,隨便說!”朱慈烺倒是和藹,看了看在場的大人物,然后又看了眼緊張兮兮的美穗,這才解釋道,“《儒經》一書,主要就是美穗這樣的人看的......如果她看著不懂,覺得很沒有道理,那么這本書就編得不好。美穗,你說吧!” “哈伊......”高田松了口氣,看來說的不好也不會挨罰,“陛下,奴婢只有一點不明白,就是天理和天照大神是什么關系?” 朱慈烺扭頭看了看在場的官員和大儒,笑著問:“諸位知道天照大神是誰嗎?” “臣知道,”黃宗羲回答道,“是日本神道教的至高之神。” 朱慈烺點點頭,“那么她和天理有什么關系?” “世間一切都源出天理,天照大神也不例外!”黃宗羲道,“天理創世,天理就是天,沒比天更高,沒有比天更大,沒有比天更久的事物了。” “明白嗎?”朱慈烺問美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