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南洋方面現在主要有柔佛蘇丹國、北大年蘇丹國、勃尼蘇丹國、蘇祿蘇丹國、馬打藍蘇丹國、亞齊蘇丹國等等。其中蘇祿蘇丹國和勃尼蘇丹國本是明朝的藩屬,后來因為明朝衰弱和西洋勢力入侵,才漸漸疏遠明朝的。 柔佛蘇丹國則是大明原本的藩屬國馬六甲蘇丹國的殘余勢力發展而來——馬六甲蘇丹國被葡萄牙人攻破,王室逃到柔佛建立了新的國家。 亞齊蘇丹國實際上屬于印度洋的天方教圈子,因此得到了莫臥兒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的支援,一度比較兇猛,和葡萄牙殖民者打得有聲有色,不過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崛起后也衰弱了。 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替代葡萄牙人成為馬六甲海峽和爪哇島的霸主后,改變了葡萄牙人的宗教路線,不再強推基督教,所以和柔佛蘇丹國、北大年蘇丹國、亞齊蘇丹國之間的關系并沒有葡萄牙人統治馬六甲海峽時那么緊張。 而且荷蘭人還和這些蘇丹國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盟友——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政策非常靈活,不像西班牙人那樣善于樹敵。所以他們在馬六甲海峽一帶的方針是重點打擊葡萄牙、西班牙勢力和馬蘭打蘇丹國,同時密切注意北方的龐然大物大明天朝。 至于勃尼蘇丹國和蘇祿蘇丹國,因為南洋的香料貿易被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他們本來向中國販運香料),所以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矛盾比較大,同時又受到西班牙人的威脅,因而一直巴望著大明天朝南下。 德貝拉斯科說:“以我對荷蘭人的了解,他們也許不會立即站到前臺,但是一定會在背后操縱北大年、柔佛、亞齊三個蘇丹國結盟對抗大明......而且,我們沒有能力守住馬尼拉了,只需要幾千參照明軍新軍訓練裝備起來的日本武士,就足以將馬尼拉團團包圍。 哪怕圍城持續幾年之久,馬尼拉還是會陷落。而以日本武士的兇殘,我們會失去所有的人!” 別看現在西班牙和大明在海上你來我往聽歡快,但是雙方的人員損失并不太大。一方面朱皇帝沒有能力為所有的船只護航,而且也不可能給普通的商船裝備危險的開花彈,所以他就需要用西班牙俘虜交換被西班牙人捉住大明水手——大明人口雖多,但是經驗豐富的水手很少,損失不起??! 同樣的,西班牙人也不愿意承受巨大的人員損失......他們人少,在東方的數量更少。 所以神圣羅馬帝國駐大明的使團,就扮演起了交換俘虜的中間人的角色。 但是日本人不管這套,他們沒有什么水手需要交換,所以落在幕府手中的西班牙水手是必死無疑! 德貝拉斯科頓了頓,又說:“上將,我希望您能設法將馬尼拉城堡內的人員都撤往日本......同時設法搜集一些可以通過太平洋的中式帆船,數量越多越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