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是那個藩的?” “在下是肥前佐賀藩的藩士。” “叫什么名字?” “山本神右衛門重澄!” “山本......多大年紀了?哎喲,你看上去怎么都有七十歲了吧?那么大年紀不給考了?!? “沒有,沒有那么老,我今年只有五十六歲!” “五十六?你騙誰呢?” “我真的只有五十六......” 聲稱自己只有五十六歲的就是剛剛被老婆趕出家門來參加“高考”的山本重澄——他現在是走投無路,考不上就得切腹啊——不切不行了!家里已經揭不開鍋了......不對,家里根本沒鍋,他和他老婆從家里跑出來的時候根本沒想到要帶鍋。 可是他怎么也沒想到,正在長崎城內舉行的“高考”對參加考試的武士設了年齡限制。六十歲以上就不要了......而且年齡超過四十歲就沒有資格當兵了,就只能考個幕府或長崎藩的官吏——名額相當有限??! 山本重澄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三十六,監考官又不是瞎子,所以就只能說自己五十六了。 可是負責報名的長崎藩士還是不信,所以雙方就爭執起來了。 發生爭執的地方就是原來的中國會館,造得跟個衙門差不多,所以現在就被成了長崎“藩衙”——長崎這個“城”和日本內那些造得跟個碉樓差不多的“城”是不一樣的,是個中國式的城池。外面一圈城墻,里面是繁華的市井街巷。“城主”或“城代”不是住在高高在上的堡壘里面的,而是住在街市當中的衙門內的。 不過這會兒正衙門里坐著的不是長崎“城主”,而是被大明禮部抽調過來幫助日本國組織高考的陳永熙陳大主考。 這次的日本國“高考”和正經的科舉不一樣。不是先把考生集中起來圈在一考場里面,然后發卷子讓他們做題。而是來一批考一批,來得人少就隨到隨考,來的人多就排隊考試。 而且考試的內容還分文武,文考就默寫《論語》和做算術題。 其中默寫《論語》是記得多少就默寫多少,然后由主考官根據正確默寫的論語多少打分。 而算術題則是計算題加應用題,簡單的很,就是“某人切腹,割斷血管,每分鐘(朱慈烺引入了西方分秒計時標準)流血多少,又有人前來救治,為其輸血,每分鐘補血多少,某人共有多少血,血盡人亡,某人什么時候亡”之類的題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