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確定了朱慈煥已經成功跑路去了新大陸后,朱慈烺總算松了口氣這小子總算走對了路! 他要是跑回應天府城找崇禎上皇哭鬧,朱慈烺才是真頭疼呢!他們父子倆要是和朱皇帝哭鬧哀求,要他幫忙兜底,那可如何是好? 一百余萬的虧空對朱慈烺而言,并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但是他卻絕對不能替朱慈煥兜底因為一旦開了這個先例,以后宗室還怎么創業?還怎么經營?賺了是自己的,虧了找皇上兜底?沒有這樣的事情! 只兜一次,下不為例? 呵呵,下次還有下次,下不為例的話是一直可以說下去的! 而且一次兜底就會給市場形成強烈的“兜底預期”,從而極大提升宗室成員的信用度,所以下一次的窟窿必然會更大! 如果朱慈烺給朱慈煥兜了一次底,那么為了避免下一次規模更大的兜底事件,他就必須嚴格限制宗室經商而限制宗室本來就是個政治正確的事兒,所以很容易形成慣例。 因為宗室成員一生下來就比普通人有著太多的優勢,成功唾手可得。如果不對他們進行限制,就會在相當程度上堵塞寒門晉升之路。 所以明朝把宗室當豬養的政策,其實是順乎民心的,也符合宋朝以來形成的限制權貴的傳統。 試想一下,如果明朝不限制宗室,那么在甲申之難前名列玉牒的十余萬鳳子龍孫得出多少大官僚、大資本家、大軍頭啊? 想必不會有人真的認為這些大權在握,掌控了國家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大權的人所占有的社會財富和資源,會比一群被圈養的宗室更少吧? 看看兩漢的“遍地劉”就知道了,“遍地劉”的存在,不僅占有了大量的社會資源,而且對于當時的王朝更替形成了極大的阻礙! 即便是歷史上對旗人經商置產有所限制的清朝,到了末年還能整出一個皇族內閣! 相比之下,在甲申之難前,崇禎皇帝既沒有“遍地朱”可以指望,也沒有皇族內閣可以依靠而十幾萬被當成“豬”養的龍子龍孫,則被殺了個大快人心,承擔了敗壞天下的歷史責任,這是多好的事兒啊! 要換成赤眉、黃巾,能殺得光劉邦的龍子龍孫嗎? 就李自成、多爾袞這種水準的敵人,拼了命也殺不死劉秀和劉備這樣的人物啊! 如果朱慈烺僅僅是普通的書生士子,他肯定不希望那些喊著金湯勺出生的天潢貴胄來和自己爭奪非常有限的上升通道的 但朱慈烺偏偏是皇帝,是這幫龍子龍孫的一族之長,當然希望這群龍子龍孫可以在各個領域都茁壯成長了! 第(1/3)頁